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

来源 :王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与环境相关的法律问题在此价值谱系中得到全新的认识,并寻求一种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相匹配的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予以支持。实践证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危机等问题的产生,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发展提供了指向,通过构建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方案来推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达到化解环境危机、恢复生态环境平衡的目的。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是运用法律规则手段治理环境的动态过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给传统环境法理论带来新的思考,同时也注入了新的内容。首先,在生命共同体视角下重新解读人与自然关系,试图扩展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其次,在环境法的研究范式上,主张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研究范式。再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的整体生态观,是环境法的价值追求,通过整体主义立场来审视人类的行为是否符合生态自然的标准。最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环境法上更加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与公平,体现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优先性。在实践层面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对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站在人的视角去研究环境治理问题,认为只有人类才有价值,单方面通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一方面,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去人类中心化”,并在相关法律制度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该理念也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虽然生态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但“中心”只有一个,人类与自然不能同时处于中心的位置。因此,将人与自然放在同一生命共同体中,才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径。对现有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分析可知,我国单一型环境治理模式主要有单向度环境治理模式、点源式环境治理模式。但在环境治理中,政府承担大部分的职责,导致环境治理手段仍以“行政命令型”为主,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这些环境治理模式的症结在于,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诉求。环境要素的单一性使环境治理的方法局限于按照“条块分割”的行政区域划分治理,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联动性。环境治理法律机制问题不仅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背后隐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审视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得出,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不相适应性,例如单一环境要素与整体生态功能间的冲突,行政区域与自然区域发展间的冲突,人与人的权利诉求与人与自然关系平衡间的冲突以及环境诉求表达的多元化与回应机制单一化的冲突。这些冲突反映了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无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而新的环境治理理念又迫切寻找相适应的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深究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困境的根源,主要是缺乏环境治理的整体性视角、遵循自然规律以及环境法理论的指导。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困境指明了新的方法,即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系统型环境治理认为,环境治理的依据是整个自然环境系统中所固有的自然客观规律,环境治理的方式是系统内各要素均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任何要素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发挥其作用。系统型环境治理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不受外在条件的干扰和内在结构变化的影响,使整个自然系统保持平衡稳定。因此,系统型环境治理有其整体性、关联性、适应性的特征。这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不仅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还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投以极大的关注。构建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是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下治理环境问题的应然选择。首先,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逻辑起点是从“末端治理”走向“根源治理”,从根源上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遵循自然的基本规律。以人的方式看待自然,往往形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导致环境危机,由于环境危机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则环境危机是人的环境危机的对象性呈现。相反,以自然的方式看待自然,就是承认自然的存在方式,也指在人的认识中还原自然原本的存在状态。环境治理与其他公共治理不同,它需要公民发挥主观意愿,能够自发的治理环境,塑造公民环境民主观,避免造成“地球悲剧”现象。在环境治理法律手段上实现由“政府控制命令型”转为“环境利益制衡型”,使利益诱导型环境法律手段在微观层面上发挥作用。其次,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规范基础主要有多层次权力-权利环境法律内容、多元融合的环境治理主体以及多种类型的环境治理客体三方面。最后,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构建需要环境法律原则的指导,例如自然恢复为主原则、适应性管理原则、保护优先原则和循环性再生原则。实质上,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是一种“人类-社会-自然”系统模式,这种模式被定义为人类社会系统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系统。由于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人类-社会-自然”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人类、社会、自然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构建,更需要在具体方案中得到落实。构建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思想进路,主要从环境治理的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从行政区域划分治理环境向自然区域整体治理的转变。在立法方面,需要矫正环境立法的价值取向,促进环境立法综合化、注重环境法律生态化以及发挥软法弹性功能,注意利益机制的导入,实现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由刚性向弹性的转变。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是以利益和责任为中心的制度性连带机制,这种连带机制可以改变政府对环境治理权的垄断。由于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及环境问题的复杂化,环境治理模式更偏向于环境法令与适应性软法相结合的规则。在执法方面,创新环境行政执法机制,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需要加强区域联动执法及社会各方主体的参与,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了平衡政府角色的转变以及与其他环境治理主体的关系,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同时,还要增进环境治理方式多样化,通过借鉴美国环境治理经验,创设一体化多模式环境治理体制。在司法方面,更新环境司法理念,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落实需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推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多样化,以国外司法实践为例,进一步探索自然体权利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系统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构建,是根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对单一型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问题化”处理和“结构化”解释,探索更具有适应性和解释力的环境法理论与规则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构建方案,从根源上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术后谵妄是术后发生的一种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据报道,腹部大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为15%-54%,而老年患者高风险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术后谵妄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包括会增加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痴呆的风险、加重医疗资源消耗、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谵妄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身因素包括高龄、有严重合并症、
学位
炎症、外伤等原因导致的牙槽骨缺损在口腔临床实践中十分常见,其直接后果是牙齿的脱落及种植术区的骨量不足。在口腔小范围骨缺损病例中,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是治疗牙周病、口腔颌面创伤等因素导致的骨丢失和口腔种植手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GBR技术是为了防止缺损的牙槽骨在自身愈合的过程中,软组织因增速过快进入骨缺损区影响骨缺损愈合效果。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引
学位
互联网赋能商业模式由“管道式”向“平台式”转型升级。传统供应链类似于“管道”,成为资源从供应商流动、增值并最终传递至下游消费者必不可少的途径,并由此形成“线性价值链”。而平台商业模式恰恰弯曲了这一线性价值链,通过将平台型企业自身作为桥梁进行价值链重塑,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跳过中间商直接交互,从而缔造了相比管道型企业更为显著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众多企业纷纷开展商业模式变革,传统管道模式逐渐为平台模式所
学位
当人们把自由、民主和平等看作正义的,而把不自由、不民主和不平等看作不正义的时候,自由、民主和平等之作为正义规范的合法性基础何在?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本体论性质的问题,是正义研究中的元问题。然而,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延续了西方思想史上的理论传统,把正义之为正义的合法性根据归结为德性、自然权利、天赋人权或某种技术性的分配手段,并据此审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这是造成国内外学术界围
学位
陸德明的《經典釋文》是一部重要典籍,這部書1錄了先唐注釋書中的形音義材料,專門解釋儒道兩家十四部經典,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此書在清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相關研究成果非常豐富。清代《釋文》研究,可謂小學和經學學術研究的一個重鎮,充分展示了清代考據學蓬勃發展的狀貌。同時,清人研究《釋文》的成果具有分散、隱蔽、不系統等特點,故而很難被充分研究與利用;而今人對此研究又有所忽視或不足。本文以清代《釋文》的
学位
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商品化现象存在由来已久,发展过程中全面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可以说21世纪是文化商品化的时代,因此就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去科学的认识文化商品化现象的实质、历史、社会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动力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问题。文化是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唯物史观视域中,文化具有客观性、创新性、效用不对称性等特性。经济社会中商品成为了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载体。文化的商
学位
研究背景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会受到失重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即将开始建设在轨长期飞行且有人照料的中国空间站,随着航天飞行任务时间的不断延长,失重对机体的影响日益凸显。失重可对人体多个生理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心血管功能失调、肌肉萎缩、免疫功能降低等,较为特殊的是失重性骨质丢失。由于失重引起的骨质丢失无自限性,因此失重导致的骨质丢失是限制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形成减少是失重性骨
学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活动对个体的语言要求逐渐变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在工作与人际交往中更具有竞争力,个体掌握与使用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形式,对个体发展存在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与经济效益,甚至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就业及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语言经济学家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别验证了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他们认为语言与个体回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劳动力市场
学位
导购社区连接了品牌方、电商和消费者,可以满足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特定需求,有效地促成交易,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商业模式。导购社区是内容分发和用户参与的平台,承载有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涉及价格类导购和内容类导购。为保护用户参与热情、丰富社区内容的多样性,社区普遍设置了比较低的用户发布内容门槛和审核门槛,这些海量的、良莠不齐的社区内容会引发不同类型和数量的用户参与行为,因而导致其呈现不同层次的流行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关于金融市场波动率日历效应的统计推断.波动率一直是金融计量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近二十年来大量的文献着手于解决波动率的估计与预测等问题,比如已实现波动率(RV)的提出等等.由于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从上世纪只有低频金融数据到现在的高频数据,甚至超高频数据,金融计量学家对于波动率的认识更为深刻.因为更高频率的数据相对于低频数据意味着包含更多的信息,但是计量学家慢慢意识到高频率的金融数据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