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的创作背后有着雄厚的学术基础。语言问题一直是库切创作的关注中心,通过小说和评论对语言问题持续不断的关注,库切对当代文学-批评思想做出了积极独创的贡献。本研究从库切的理论关注和学术研究入手,将库切的文论与小说创作结合起来,沿着其评论家的思路,透过语言学的透镜,揭示库切的语言选择及其作品的伦理取向及美学效果之间的联系。对库切的学术思想的理解离不开南非和当代国际社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以及库切本人的流散经历。处于边缘的库切提出了具有哲学和语言学运作基础的“对立的声音”的概念。库切“用自己的声音言说”的深刻内涵就是在自身内部发出对立的声音。库切一向拒绝说“我”,倾向于用第三人称进行创作。库切文学评论中讨论自传、作者身份及作者权威等问题、自传中的第三人称、在评论和采访中谈到作为作家的自己时使用第三人称、小说中具有库切影子的虚构人物,等等,这些都是库切用来向公认的作者权威发起挑战的语言学策略。文学交际的伦理美学价值是库切作品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交际的复杂情境以及各种形式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库切小说中不断出现的母题。交流只有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在南非殖民的结构体系中,库切作品中人物都陷于艰难的交际困境。更为重要的是,库切在评论中对文学交际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库切对不同种族语言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对历史的探讨往往是和语言形态学、词源学等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库切作品中的地名与命名者的“幽灵般的历史”紧密相连。名字讲述了不断变化的文学风景,同时也揭露了那些拥有命名权威的人。库切通过名字展示了语言媒介携带的历史痕迹。库切声称“历史是不可再现的”,其作品中词源学探究通常是源于对语言再现真相的能力的质询。词源探究揭示了文学语言再现不可再现的历史的局限性、以及表达极端身心伤害的不可能性。尽管如此,库切想法设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再现不可再现的历史。秉承正义理念的库切拒绝被纳入任何团体的“我们”,也不屈从于任何主流政治话语和文学教条,始终立足于权力的边缘自由言说。库切的学术思想表现策略极具个性,他认为严肃的作家努力激发自身内部对立的声音,并用这些声音来进行言说。库切充分发挥写作的对话潜能,其小说及评论文章和访谈是对各种问题、文学灵感之源、哲学观点等的回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语篇,从而保持着用自己的声音言说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