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京杂记》内容驳杂,妙趣横生,涉及西汉时期的宫廷苑囿、草木虫鱼、皇家生活、政治事件、典章制度、文人轶事、民间故事、服饰饮食、器物风俗等等,为研究西汉社会、文化、政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前人对《西京杂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作者的探讨,有"葛洪说"、"刘歆说"、"吴均说"、"萧贲说"、"作者未定说"等等,至今尚无定论。其中以"葛洪说"影响最大。笔者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认为《西京杂记》当是刘歆撰,葛洪整理。在对《西京杂记》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关于宫廷院囿的记载颇为详实,甚至细致入微,如记载作者在年少时观摩过太液池。太液池位于上林苑建章宫的北边,属皇家景观。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应当是能够自由出入宫廷之人,社会阶层地位较高。书中部分记载,涉及作者的交游情况,可以发现作者与扬雄关系甚好,往来较多。因此就社会身份、生活年代、与扬雄的关系三方面来看,《西京杂记》作者是刘歆的可能性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扬子云裨补<辅轩>所载》篇、《邹长倩赠遗有道》篇和《大驾骑乘数》篇这三篇记载的末尾,均出现了葛洪的话语。这表明葛洪曾经对《西京杂记》进行过批注。综上所述,《西京杂记》是刘歆撰而葛洪编的可能性很大。《西京杂记》流传较广,版本较多,因卷数不同而有一卷本、二卷本以及六卷本之分。现在最为通行的是六卷本。后人在重新校点整理《西京杂记》时,亦多以六卷本为基础。从《西京杂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天人感应思想十分普遍。如《西京杂记》中《旌旗飞天堕井》篇言济北王刘兴居谋反前旌旗落井,战马不前。其臣子因此而劝其不要谋反。济北王不听,最终兵败自杀。这直观地体现了天人感应说在当时的深刻影响。除了天人感应思想,方术神仙思想也占据一席之地。如《淮南王与方士俱去》篇言淮南王刘安好方士,麾下方士各具神通,最终淮南王与方士一同成仙飞升而去。这是方术神仙思想的直观体现。书中《袁盎冢》篇言袁盎唯有一枚铜镜随葬,《高祖斩蛇剑》篇言斩蛇剑光彩照人,《茂陵宝剑》篇言昭帝时茂陵家人献带有"直千金,寿万岁"字样的宝剑,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铜镜、宝剑这两件物品除了日常功用外已经被赋予了辟邪飞升的文化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出现也与当时的方术神仙思想有关。此外,从《西京杂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招贤纳士风气的盛行。由此形成了多个文学集团,对西汉学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最后,《西京杂记》记载范围十分广泛,内容杂而丰富。书中对西汉时期典章制度、草木虫鱼、民风民俗、宫廷建筑、服饰饮食等均有涉及,对西汉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作了全方位的展现,其中的部分记载还相当详细,逐条列举,进行分类。这是《西京杂记》博物特征的体现,反映了《西京杂记》对这类内容的重视。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西京杂记》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分析、论述《西京杂记》的作者。对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即"葛洪说"、"刘歆说"、"吴均说"、"萧贲说"和"作者未定"说进行梳理,进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提出《西京杂记》乃刘歆所撰,葛洪所编的相关证据。第三部分,简要介绍《西京杂记》的版本系统。第四部分,对《西京杂记》中所体现的西汉时期的社会风气进行论述。具体表现为四方面:天人感应思想的普遍,方术神仙思想的盛行,招贤纳士之风以及崇尚博物的学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