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影坛,从二十年代电影草创时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磨练,培养和历练出大量技巧娴熟的商业片导演,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名字:孙瑜、卜万苍、袁丛美、程步高等等,然而他们只是众多影业人员中的个中翘楚,仍有许多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拍摄大量影片、为中国商业电影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导演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史料的遗失等原因而湮没在尘埃中。徐欣夫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他的作品和资料的搜集,笔者了解到这位爱拍侦探片的商业片导演一生经历了许多中国电影史的重大节点,目睹和参与了许多对于中国电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大事件,1920年,徐欣夫出于对电影的极大兴趣与顾肯夫、陆洁等人创办了中国影戏研究社,根据真实社会新闻报道改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剧情长片《阎瑞生》,为中国电影打开了新的道路,之后,他辗转多家电影公司,在明星公司时期经过张石川的栽培,开始正式走入了电影导演生涯,拍摄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商业电影,积攒了丰富的导演经验。徐欣夫一生投身电影事业,大体分为上海时期和台湾时期,前者是他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电影导演和积累名气和作品的过程,在此期间他开发了新的商业类型:侦探片,对当时极度缺乏新鲜创作题材的影坛有着开辟性的意义,为当时充斥着爱情伦理剧的影坛带来一股新的别样风潮。他的第一部侦探片《翡翠马》也是中国第一部有声侦探片。之后他一直致力于该类型的探索,拍摄了《金刚钻》《珍珠衫》《生龙活虎》等片,并模仿美国好莱坞当红的陈查礼系列破案片拍摄了“中国的陈查礼”系列,捧红了在片中专门扮演大侦探的演员徐莘园。他的电影在上海风靡一时,诸多小公司竞相追逐仿照拍摄同类电影,在当时影坛获得极高的票房。1948年,徐欣夫来到台湾,代表国泰影业公司在台湾主持发行业务,1949年在台创办万象影片公司,担任台湾第一部国语电影《阿里山风云》的制片人,带出了后来在香港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彻。在台湾时期,他拍摄的电影不多,代表作品有《永不分离》《歧路》等谍战片,都沿袭了他擅长的侦探题材和元素。这一时期,他由一线的创作身份逐渐转向到行政管理,1954年后任“农教”台中厂厂长。总而言之,徐欣夫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他集中代表了30年代上海影坛的商业片导演的成长模式,另一方面他凭借自己先天的生意头脑和商业敏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为商业类型片开创了新的面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