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女性血友病分子致病机制及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是女性血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但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机制不清,本文主要研究了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女性血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相关凝血指标;进行基因相关检测,包括PCR扩增及测序分析F8、F9和XIST基因的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拷贝数检测、F8基因内含子1和22倒位检测;F8和F9遗传连锁分析;针对HUMARA基因和RP2基因进行X染色体灭活率的检测;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X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分析定位与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相关的基因。结果:9例女性血友病患者中共诊断6例血友病A及3例血友病B。6例血友病A患者中,基因诊断显示先证者HA1 F8基因存在突变c.1063C>T,p.Arg355*,先证者HA2 F8基因存在新突变c.6241T>G,p.Trp2081Gly,先证者HA3 F8基因存在突变c.5998+1,G>C,先证者HA4显示2号外显子到6号外显子拷贝数减少,为F8基因大片段杂合缺失患者,先证者HA5 F8基因2号外显子到26号外显子拷贝数增加,为F8基因大片段杂合重复患者,先证者HA6为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携带者。3例血友病B患者中,基因诊断显示先证者HB1 F9基因5号外显子存在突变c.508T>C,p.Cys170Arg,先证者HB2 F9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突变c.1226G>A,p.Gly409Glu,先证者HB3 F9基因2号内含子存在突变c.255+5G>A。X染色体灭活率检测结果显示9名患者中7名患者存在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现象。女性血友病携带者中,发现FVIII:C/FIX:C水平与不携带F8/F9突变的X染色体灭活率之间负相关。XIST基因分析显示3名女性血友病患者存在XIST突变,但这3个突变均与患者的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无关,X染色体微阵列显示HB3先证者的Xq28存在长约2904kb的大片段缺失,缺失区域覆盖了超过60个基因。HA1家系的X染色体连锁分析显示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的致病基因最有可能所在的范围是X染色体22375122 bp~46674676 bp(Xp21.2Xp11.4)结论:女性血友病携带者中FVIII:C/FIX:C水平与不携带突变X染色体灭活率之间负相关。先证者HB3基因芯片结果显示Xq28存在长约2904kb的大片段缺失,缺失区域覆盖了超过60个基因,并且携带该大片段缺失的X染色体几乎全部被灭活,推测Xq28大片段缺失会导致细胞生存劣势从而造成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现象的产生。HA1家系的X染色体连锁分析显示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的致病基因最有可能所在的范围是Xp21.2Xp11.4,该区域内可能存在控制X染色体灭活的基因元件或者在该区域内存在某个基因突变导致细胞选择的现象产生。目的:阐明6个遗传性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并且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TGT)评估FX缺陷症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收集6例患者及相关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凝固法检测内外源以及共同途径激活的FX活性(FX:C),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X抗原(FX:Ag),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浆中的FX,直接测序法检测FX基因(F10)突变,采用TGT检测6例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血浆中的凝血酶生成。结果:在6例患者中共发现了10种F10突变,其中5种(p.Cys246Ser,p.Tyr319Cys,p.Leu252Phe,p.Arg313Gln以及IVS5-2A>G)为新突变,其余5种(p.Phe71Ser,p.Val338Met,p.Gly406Ser,p.Gly365Ser,p.Cys151Arg)为已报导突变,TGT显示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及峰值(peak)这两个参数与FX缺陷症患者的临床出血表现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结论:5例遗传性FX缺陷症患者由F10双杂合突变所致,1例由F10单杂合突变所致;TGT的ETP以及peak这两个参数可用于评估FX缺陷症患者的出血倾向,对于该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起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其严重阶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死亡率高达40%,至今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研究显示,巨噬细胞极化在ALI/ARDS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有望成为治疗ALI/ARDS的新方向。近期,课题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人类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虽然目前对于心梗的诊疗技术进步,但对于心梗后发生的心肌纤维化尚未明确治疗方法。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顺应性下降进而导致心功能障碍,并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研究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发新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最主要的病理过程是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大量分泌细胞外基质。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并分化为
目的本研究检测分析了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表达水平及与ITP的激素耐药(glucocorticoid-resistance)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建材行业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更缺乏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内有关大型施工企业的现状以及当前建材市场的交易情形,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247位建材行业工程采购管理人员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建材物流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建材商家诚信、突发状况处理措施、产品信息更新及时性以及退换货手续的方便性。此外,建材行业物流服务质量不仅对顾客忠诚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顾客满
背景静脉高压,是慢性静脉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持续的静脉高压环境可激活血管内皮,导致慢性炎症,最终导致溃疡的形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近年来,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发现了一层糖萼,它对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密切的影响。舒洛地特,是一种高度纯化的糖胺聚糖混合物,能有效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和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因此,通过建立一个合适的下肢静脉高压大鼠的动物模型,观察下肢静脉高压,对大鼠后肢静脉内皮糖萼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体内外慢性阿霉素(DOX)心肌损伤模型,探讨miR-146a在DOX诱导的慢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循环miR-146a水平与DOX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使用浓度梯度(0-5μM)和时间梯度(0-72h)的DOX刺激人心室肌细胞系(AC16s),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Western Blot检测下游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变化;TUNEL、流式细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不同绝经状态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风险的相关因素,研究替勃龙对绝经后女性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更年期门诊40-65岁的不同绝经状态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横断面研究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颈动脉超声及血栓弹力图等检查项目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替勃龙对绝经后女性进行临床干预并随访1年,统计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结果:(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等急性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炎症细胞和循环蛋白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血栓形成,导致急性临床事件的发生。血栓弹力图可以检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出血及缺血事件的监测,指导抗栓药物的应用,但其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少有研究。免疫细胞及
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长期生存率背景和目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后仍具有严重梗阻和明显症状者需考虑室间隔减容包括外科心肌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房颤,AF)和心力衰竭(心衰,HF)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尚未被攻克的两个“堡垒”。随着房颤和心衰的危险因素变得更加普遍,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两者的患病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增加。既往研究表明,两者的发病是由多细胞、多通路参与的复杂过程,但因患者的心肌组织标本较难获得,既往报道例数较少,结果不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