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肇事罪是常见的一种过失犯罪。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两个对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情节,是新刑法增设的内容,特别是“因逃逸致人死亡”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解释》出台以后,对于交通肇事罪中的共犯问题引起了更大的争论,因此,如何理解它成为解决交通肇事案件的关键。笔者通过审判实践,在众多学者对交通肇事罪研究的基础上,就审判工作中遇到的交通肇事罪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通过理论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审判水平,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行文近四万字。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交通肇事罪中的基本问题。在概述部分中,笔者认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自然人主体,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安全,主要是指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肇事的行为人对其肇事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在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在交通肇事能否引起救助义务部分中,笔者认为,引起救助义务的先前行为应当包括犯罪行为,交通肇事是否构成犯罪均能够引起救助义务;在信赖原则部分中,笔者认为,信赖原则是一种典型的义务分配原则,是根据人的相互信任情感、共同责任心而产生的,《解释》完全将交通肇事罪与事故责任结合起来认定,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之前首先分清事故责任,因此可以认为,该《解释》实为信赖原则的精神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的体现,在该部分中笔者同时对如何适用信赖原则提出了几点<WP=3>设想;在责任推定部分中,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应该承认推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效力,同时将逃逸案件的举证责任原则上交由逃逸行为人一方举证。第二部分论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定以及目前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的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形及定性。笔者认为,行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只能是间接故意,既不存在过失,也不存在直接故意,这与我国的刑法理论相一致。第三部分论述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有学者认为,《解释》已对共同过失犯罪问题率先作出了规定,笔者认为,从理论上分析,共同过失犯罪是客观存在的,且主要表现在交通肇事基本犯罪中,但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来看,我国仍未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第四部分主要是对中外交通肇事罪比较及立法建议,笔者从相关各国和地区的刑法及交通管理法规分析,认为逃逸致人死亡应构成一个独立的罪名,即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设立该罪的目的是从理论上解决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的争论,解决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中存在的共同犯罪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道路和非道路上行为人逃逸在量刑上的差异,并对该罪的构建及设立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在协同仿真环境中涉及大量数据,包括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输出数据以及各种媒体数据等,而且这些模型数据往往是分散存储,对于模型的分析和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协同仿真中,需要对
经济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部分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从生产线上被动操作者转变为主动创新者和综合技术的驾驭者,成为新一代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本文针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建
天然水驱油藏边部具有较大的水体,而且油层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及流动性。在油井生产过程中产量的递减主要是由于见水及见水后含水上升,采油指数随油相渗透率的下降而下降造成的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隔药灸脐法抗衰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本课题筛选老年肾虚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三组,我们采用隔药灸脐法、针刺法、西药法分别对其治疗,观察以上
本文旨在探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知识者形象的三个类别:叛逆者、孤独者、零余者,分析各类别的特征以及这些形象类别的各自成因,同时勾画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者的整体的生命镜像
由于东北亚地缘经济体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制度及地缘文化的显著差异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的存在,势必促使各国建立密切的地缘经济关系,实现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融
当今世界在向全球化(globalization)发展的同时,也明显地呈现出区域化(regionalization)的发展趋势。欧盟(European Union)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就
预应力锚杆(索)抗滑桩是出现于八十年代的一种新型抗滑支挡结构,已被广泛的应用到滑坡治理工程中去,其受力分布更趋合理,工程投资数额也较小。锚杆(索)抗滑桩虽被大量的用于滑坡
针对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对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包括正确处理主、裙楼之间的关系,主体外局部地下室房间的处理与悬臂基础板处理,以此为实际的结构设计工作提供
本文的主旨在于对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实证检验。银行业规模经济能够刻画银行业的规模与成本效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