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对于毛皮制品的消费需求的高涨,毛皮制品消费正在全球范围内风行。但皮草的来源往往不为人所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有数千万头的毛皮动物被宰杀制成毛皮制品。一段在毛皮生产基地-河北省肃宁县拍摄的“活剥取皮”的视频在网上出现,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批判。这不仅给我国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还可能成为抵制毛皮制品运动的新起点。以此为由,一些国际组织与个人趁机指责中国,没有动物福利,不可以参加国际皮毛组织。他们不仅呼吁芬兰国际拍卖会“不拍卖中国皮衣”,还组织游行集会,号召人们抵制中国毛皮制品。随之,PETA(国际善待动物者组织)向欧盟提议,对产于中国的毛皮制品进行立法限制。其后果是,我国的毛皮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经济遭受损失。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毛皮制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但随着动物福利标准的出台,美国、欧盟等国家纷纷以动物福利壁垒为由,限制购买中国的毛皮制品,严重影响了我国毛皮制品的出口贸易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我国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角度入手,分析动物福利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积极推动我国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关注毛皮动物的取皮方式,给予毛皮动物基本的福利待遇,保障毛皮制品的动物福利标准达标,促进毛皮制品的出口贸易,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文章在第二部分中,对动物福利和毛皮动物取皮方式进行了介绍,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由于我国动物福利理念缺失造成的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落后,分析了造成落后局面的原因和产生的不利影响。第四部分对完善我国毛皮动物取皮方式法律法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外及香港、台湾地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从中总结出可以为我国借鉴的宝贵经验。文章通过第六部分指出中国该如何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健全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动物福利标准体系。本文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如何完善我国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中国国情,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比较,找出相互间的利弊,发挥优势,规避缺陷,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有利于提高社会民众的动物福利意识,对促进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