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交通便利,国家大力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桥梁工程的建设也不断增长。随着桥梁数量的与日俱增,以及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提高,桥梁撞击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提高。以往对于桥梁撞击事故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以单一的有限元程序为主,少有针对不同类型撞击事故的分析方法,难以反映不同撞击物在撞击过程中动态响应的特点。此外,以往的研究经常忽略撞击事故中桥梁结构的剪切行为,或是采用的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交通便利,国家大力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桥梁工程的建设也不断增长。随着桥梁数量的与日俱增,以及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提高,桥梁撞击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提高。以往对于桥梁撞击事故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以单一的有限元程序为主,少有针对不同类型撞击事故的分析方法,难以反映不同撞击物在撞击过程中动态响应的特点。此外,以往的研究经常忽略撞击事故中桥梁结构的剪切行为,或是采用的方法无法准确模拟剪切行为。为此,本文基于UT-SIM复合仿真系统,分别对车撞桥梁、船撞桥梁、滚石冲击桥梁三类撞击事故进行了模拟分析,旨在为桥梁抗冲击分析提出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介绍了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桥梁遭受撞击的事故背景,列举了车撞桥梁、船撞桥梁以及滚石冲击桥梁的鲜活案例,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在桥梁抗冲击分析方面存在的欠缺之处。提出采用复合模拟方法进行桥梁抗冲击分析研究,列举了近年来复合模拟方法的研究情况,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发现UT-SIM复合仿真系统在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方面的空缺,提出将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融入UT-SIM系统的方法,UT-SIM系统面向研究者的开源模式以及标准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为该方法提供了可行性。LS-DYNA有限元软件中面向使用者的用户定义单元的二次开发界面是LS-DYNA融入UT-SIM系统的必要前提。在LS-DYNA中编写了针对UT-SIM系统的用户自定义壳单元子程序,将其接入到UT-SIM复合仿真系统平台,成功实现LS-DYNA与Vec Tor2软件的复合连接。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简单测试示例对该复合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3)为进一步验证LS-DYNA-VT2复合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在车撞桥梁分析中引进了该方法。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在车撞桥梁有限元模型中,盖梁和被撞桥墩部分值得重点关注,分别选择盖梁和被撞墩作为LS-DYNA-VT2复合模型的子结构模块进行建模分析。LS-DYNAVT2(盖梁)复合模型考虑了盖梁的两种不同属性(弹性和非线性),三种不同冲击速度(60km/h、80km/h、100km/h)下盖梁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1)盖梁若单纯考虑为弹性则会忽略车撞事故中结构(尤其是盖梁)的损伤,同时也会低估被撞墩柱的位移和变形。(2)随着车辆初始冲击速度的增大,盖梁的损伤程度和裂缝开展范围显著提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LS-DYNA-VT2(被撞墩)复合模型还存在未解决的障碍,仍将其结果进行了展示说明,是作者对接下来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的展望,同时期望得到各位研究者的讨论和指正。(4)基于UT-SIM复合仿真系统,根据Open Sees-MATLAB和Open Sees-Vec Tor2两种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完成了Open Sees-MATLABVec Tor2三者联合模拟方法的构建。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一座四跨连续梁桥在船撞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复合模型与单机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采用Vec Tor2模拟被撞墩柱的情况,其呈现出的结构损伤要高于采用Open Sees模拟的情况,且Vec Tor2能够捕捉到结构中的剪切行为,体现了Vec Tor2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结构分析方面的优势。(5)对于滚石冲击桥梁,以某典型山区梁桥为分析案例,采用Open Sees-MATLAB-Vec Tor2方法进行复合仿真模拟,根据LS-DYNA多组工况的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滚石与桥墩的接触刚度,后进行了复合建模运算,结果同样表明采用Vec Tor2模拟滚石冲击下的被撞墩损伤较为明显。
其他文献
二次电池因具有绿色环保、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成功引起了大批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其中锂资源成本高、地壳丰度低(地壳储量0.0017 wt%)等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最近几年中,钾离子电池(PIBs)因资源丰富(地壳储量1.5 wt%)、成本低、环境友好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电化学性质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钾离子半径较大,在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结构容易粉化,因此研究出适应
随着我国沿海城市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的宝贵资源,而得到大规模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并由此带来许多深基坑工程开始涌现在原先的填海造陆地区,以平衡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用地短缺的矛盾。但由于填海地区工程具有土层性状差、设计难度大及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易产生支护结构变形增大、周边环境及地下管道破坏等
单层硅(Si)和锗(Ge)结构与石墨烯有相类似的电子性质,这些单层结构称为硅烯和锗烯。硅烯和锗烯都与现代硅基半导体工业相兼容。相较于硅烯,锗烯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有望作为性能更为优异的电子材料应用于未来微电子工业。锗烯的可控制备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虽然目前在不同衬底上有锗烯制备的报道,然而锗烯的生长机制还远未认识清楚,甚至在某些衬底上锗烯的制备还存在较大争议。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衬底上制备的
震害资料表明,主震发生之后,在一定的断层距范围内可能诱发余震,导致结构发生更加严重的破坏,而现行的规范没有考虑余震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可能带来结构设计偏不安全。本文分别挑选了脉冲型和普通远场型两类主余震地震动,以8层钢框架为研究对象,通过IDA分析和基于IDA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考虑结构在主震作用下破坏严重程度,对结构的余震易损性和主余震易损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挑选用于分析的主余震
为了解决传统防屈曲支撑在多遇地震下不耗能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可分级屈服的防屈曲支撑,以抵御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但现有分级屈服防屈曲支撑存在刚度迅速减弱、延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分级屈服型防屈曲支撑(double-stage yield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YBRB),从构件层面对其进行了理论与数值分析,并将DYBRB应用于框架结构和格构式拱
近些年来,二维(2D)超薄本征磁性材料其磁性可以被外部因素(比如电场、应力、掺杂等)很好的调控,有可能具有一些奇特的物理效应。同时,基于2D磁性材料的异质结由于具有范德华层间接触界面,有望制备成高自旋注入效率的自旋电子器件,因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到目前为止,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因其层厚可控、产量高,被认为是制造超薄2D材料的可靠方法。近年来,已经有几种具有优异性能的2D超薄磁性材料被C
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并且逐步年轻化,而高额的医疗费使得很多人难以承担,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显得尤为重要。重疾险是寿险市场重要的保障性产品,人们对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保费规模不断上涨,并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年进入新的市场爆发期。但是我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较晚,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且各家保险公司在快速发展业务抢占保险市场时,通常忽视理赔风险的管控,给保险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自2004年石墨烯被成功制备后,二维材料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相应的研究也开展开来。与其同主族的硅烯、锗烯、锡烯也相继被制备出来,并且具有一些新奇的物理性质,如量子霍尔自旋效应。这些材料的优良性质也激励了人们对于其它类石墨烯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本论文主要使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法生长制备新型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并利用超高真空室温扫描隧道显微镜(UHV-RTST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国内人口结构逐渐调整变动,有关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成为学界研究重点。商业健康险作为我国保险业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将人口结构分为自然结构、社会结构以及地域结构,探究上述结构变化对商业健康险需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商业健康险需求增长的贡献率,从而为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良性发展提供建议。首先,本文构建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
负极材料是钾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硬碳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和低成本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主要面临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目前提出了电解液工程、表面化学官能团、微纳结构设计等策略进行优化和改性,而对其本质原因缺乏系统研究。本论文围绕硬碳结构-性能-储钾机理之间展开,聚焦于硬碳材料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以及孔径分布对储钾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