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经验与教训(1949年-1976年)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命题以后,理论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点要突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是相伴而生的,随着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对大众化的研究视域逐渐投向更广阔的空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大众化的过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段时期,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文以史的脉络来研究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历史的先后顺序分三个小阶段进行梳理,即文章的前三章,首先分别探讨了各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处境和必要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党推进大众化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过渡时期、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文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对各个时期大众化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这一时期,无论在大众化的具体内容还是具体实践路径上,都与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的具体任务有关,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对当时社会形势的反映,也有利地配合了党开展的各项工作。本文的最后一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分别进行了总结概括。建国以后的前27年,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与此相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不例外,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道德社会监督是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活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能够用来约束和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社会形态道德水平的直接表达。不
学位
生态文明思想与和谐社会思想彰显了人类对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呼唤。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威胁。不同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表明建设生态文
学位
有关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话题讨论,在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国企员工所密切关注。而具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直以来,中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现代文明不断发展,但人们的礼仪观念却逐渐淡薄,特别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群体,文明礼仪素养不容乐观。而日本,同为东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由“生存型”向“社会发展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