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史料记载,油画艺术在我国的出现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由欧洲部分传教士在对我国实施文化远征时传入。刚开始,由于认识程度不深,加之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国人对这一“舶来品”在感知上只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也由于国人固守着深层的国粹文化心理,致使油画在当时发展比较缓慢。随着欧洲“列强文化”“殖民政策”在东方的扩张和“西学东渐”的展开,清朝时期,朗世宁等传教士已经开始在中国直接传授这门“手艺”,从宫廷内部人士开始,中国人陆续踏上了从“接受认识”油画到“学习”油画这门异国画种的征途。而真正较为全面地掌握这门技术,进行“照相”式的写真绘画还是在十九世纪末。自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学东渐”的倡导下,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远渡西洋,将现代西方的现实主义油画引进中国。他们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道路,并使其在中国扎根壮大。建国以后,随着艺术家的不断探索,油画艺术在民族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改革开放后,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中国油画家依然自觉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索如何以油画语言反映中国的现实生活,形象化地记录了社会在各个方面发展的面貌。艺术家深厚的现实主义技巧和独特的思维赋予了作品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之呈现出高尚的内涵和丰厚的美学价值。纵观我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史,可以说现实主义作为主流绘画艺术,在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实主义油画以其再现生活,直面人生、正视历史,追求真善美的特点,以及能够真实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生动地记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情感以及现实主义表现性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久经不衰的一种艺术形式。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拓展,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开始走向多元化,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大量涌入,对我国的绘画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实主义过时”论、“陈旧论”等论调,或多或少地在诋毁现实主义的绘画。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进行驳论,并例证阐述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时指出,片面地认为现实主义将随风而去,逃避艺术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责任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而积极描绘社会发展进程,关注民生,关注自然,为公众奉献有社会美学价值的精神食粮,则是艺术家不可推卸和无法回避的责任。分析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要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主义艺术进行正确而恰当的理解。不同时期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在艺术作品创作上的表现也就不同。本文的研究线索和阐述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1)在时间上,从20世纪初现实主义油画被引进中国,到世纪末现实主义的主流被各种思潮所冲击这个历史跨度。(2)在空间上,表现为现实主义在本土的传播、碰撞和演绎。如伤痕,乡土,新生代等等的现实主义美术。因此可以说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广泛的和动态的,并且艺术必须参与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自身的美学价值。本文力求用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对现实主义油画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从个性透析其共性,从共性阐析个性,以求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本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向人们展示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总结其传播、碰撞和演绎的过程,分析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对中国美术在视觉文化方面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