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小城市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老年群体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发现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深度访谈法。除相关著作外,文献还包括吉林省S市某区的统计资料。问卷也来源于吉林省S市某区,是对10家养老机构中老年群体的调查。在问卷调查后,对老年群体、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经过数据整理、资料整合,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揭示养老机构老年群体的生存现状,发现中小城市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在相关概念使用上,文中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作了详细区分,机构养老不同于其它三者,但与之有着紧密关系,不能混淆。由于我国城市化速度过快,中小城市的规模与数量发生急剧变化,不能继续沿用一些辞典中的解释,所以,文中以《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对中小城市的界定作为标准进行研究。文章中还涉及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与营利性老年服务设施的概念。此外,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所以,文章中的老年群体是指60周岁以上老年人组成的社会群体。机构养老的调查分为对养老机构的调查和对机构内老年群体的调查。对养老机构的调查,包括对养老机构的类型、分布、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调查;对机构内老年群体的调查,则包括老年群体的健康、经济、社会资本、社会参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在调查前,笔者就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提出三项假设,其中部分假设在研究过程中证实存在。通过调查结果的总结,发现养老机构以及老年群体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不完备,营利性老年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老年生活设施、个体自助能力贫乏,低端经营与违规经营并存,老年群体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养老意愿影响入院原因,“情感资本”影响老年群体在养老机构中的地位,老年群体的社会资本减少,社会网络出现断裂,社会参与机会贫乏,精神状况不佳,赡养观念与赡养经历容易导致机构养老的老人心理失衡。这些问题的成因包括社会控制影响养老机构的发展,经济因素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社会结构影响老年群体平等的社会需求,社会屏蔽引起对老年群体的社会排斥,文化习俗导致老年群体心理失衡,家庭的变迁影响老年群体养老方式、家庭地位,以及情感作用对老年群体的重要影响。本文以家庭变迁、社会排斥、弱势群体等多个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机构养老和老年群体社会问题的成因,最终总结出社会不平等、社会排斥、家庭排斥等深层次的原因。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出对社会道德风气、后代家庭伦理观念、社会平等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影响。最终,文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尝试从完善社区功能,发展社会福利,开展家庭伦理教育,丰富我国机构养老的形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文章以“情感资本”作为切入点,了解老年群体对家庭内部交往的渴望程度,老年群体掌握越多的“情感资本”就越容易获得心理慰藉,在同伴中越有“面子”,在养老机构这一“小社会”中越有“地位”。“情感资本”的提出旨在说明情感慰藉对于老年群体的重要性,并重申家庭成员对机构养老的老年群体仍具有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的义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功能发生变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老年群体曾经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所以,发现和解决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这在现实层面来看是迫切的。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养老机构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理论层面做出努力与尝试是有意义的。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我国中小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为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