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菌真菌病毒的多样性及其双分体病毒BmPV1外壳蛋白与寄主因子的互作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生产上,玉米病害是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最为常见的玉米叶部病害,如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等。为探索玉米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论文通过ds R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检测了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中的真菌病毒多样性,验证了玉米小斑病菌真菌病毒种群中弱毒真菌病毒BmPV1(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1)基因组核酸ds RNA2编码病毒的外壳蛋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探索该病毒外壳蛋白与寄主因子的互作,为解析病毒引起弱毒现象的机理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采集了武汉市汉南区玉米小斑病叶片样品,通过单胞分离法分离获得293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菌株ds RNA提取结果显示该地区的玉米小斑病病菌种群中ds RNA条带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说明可能存在多种真菌病毒。选取ds RNA条带具代表性的25个菌株进行了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这25个菌株中包含35种病毒,其中包含了9种ds RNA病毒、19种单链RNA病毒,这19种病毒分属8个科,以及7种未分类的病毒新株系。此外,35种病毒中,有12种可能为新病毒。制备BmPV1 ds RNA2可能编码蛋白P2的多克隆抗体,通过病毒粒子提取、SDS-PAGE、Western Blot等实验检测了P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在病毒粒子、含BmPV1菌株中均能检测到P2蛋白的存在,而在对照菌株(不含BmPV1菌株)、脱毒菌株中不能检测到P2蛋白的存在,说明P2蛋白即为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以BmPV1的P2作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玉米小斑病菌的c DNA文库,获得了150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46个寄主因子可能与BmPV1的外壳蛋白互作。选择其中感兴趣的的10个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和进一步酵母双杂交验证,结果显示10个寄主因子有2个与BmPV1的外壳蛋白互作,这两个寄主因子分别为烯醇化酶和前体m RNA加工因子。此外,鉴于弱毒真菌病毒BmPV1能引起玉米小斑病菌黑色素合成减少,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了玉米小斑病菌黑色素通路的9个关键因子与BmPV1外壳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病原菌黑色素通路9个关键因子中多铜氧化酶(Bz Mco1)能够与BmPV1外壳蛋白互作。这些互作关系,说明BmPV1的P2除作为病毒结构蛋白外,还可能在病毒侵染、寄主黑色素合成减少等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其他文献
小麦作为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或缺。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s)是世界性土传小麦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减产40%。目前生产中缺乏抗或耐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因此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策略是化学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病原菌的抗药性,生物防治对使用环境的要求较高,抗病品种的选育需较
学位
渍害是由于农作物长期遭受滞水或地下水浸渍,土壤长时间处于水、热、气和养分失调的水分过饱和状态,影响作物生长或危及作物生长而引起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本研究为探索基于高光谱和数字图像技术的受渍冬小麦的最优监测方法,基于排灌可控的微区试验,通过分析常用的高光谱和数字图像特征指数与受渍冬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分层SPAD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基于最优监测特征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
学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组(Section Batatas)、甘薯属(Ipomoea)的同源六倍体植物,是全球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作物。随着甘薯产业、粮食结构和人类需求的变化,甘薯的品质和用途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专用型发展。菜用甘薯作为一种新型甘薯类型,其外观、营养价值和品质安全等方面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如今
学位
申嗪霉素是一种微生物源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低毒且与环境相容性好。但是不能通过喷雾使用防治土传病害,因为申嗪霉素在韧皮部没有传导性,不能通过喷施到达植物根部。本课题组为了改善申嗪霉素的韧皮部传导性,将氨基酸与其耦合,得到一系列申嗪霉素-氨基酸耦合物。其中,申嗪霉素-L-缬氨酸的蓖麻韧皮部传导性最好,其他大多数申嗪霉素-氨基酸耦合物均有韧皮部传导性。但这些申嗪霉素-氨基酸耦合物进
学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是我国及东南亚、北美地区重要的水产经济鱼类,然而由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寻找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大豆原料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种植面积占比最广的农作物及优质植物蛋白,转基因大豆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加工利用,其安全性也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展开转基因大豆对水产动物安全评估
学位
山药(Dioscorea spp.)是百合目(Liliales)薯蓣科(Dioscoreaceace)薯蓣属(Dioscorea)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可药食两用。现有栽培山药遗传背景狭窄,亲缘关系近,急需拓宽山药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研究材料为64份山药品种,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和叶绿体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山药的指纹图谱。1.采用4个山药品种日本青森、冀城2号、佛手山药、铁棍山药基
学位
土壤酸化是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制约了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酸化导致铝等植物毒害元素活性增加,钙、镁、磷等有益元素含量或活性降低,从而限制作物生长。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探明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酸度及酸缓冲性能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治农田红壤酸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有关土壤酸化的研究多集中在施用有机肥或石灰对酸度的改良效应,而关于长期不同施肥后红壤抗酸化
学位
嫁接是指将一个带有芽或枝的接穗植株与另一个带有根系的砧木植株通过机械固定让切割产生的嫁接接口紧贴,使砧、穗在嫁接结合部相互愈合,从而获得嫁接体植株的技术。嫁接技术在园艺、农业和植物系统信号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所以成功构建嫁接体就显得尤为重要。维管连接是嫁接成功的关键,而维管束的基本成分--导管分子(TEs)在接穗和砧木维管连接过程中的行为研究较少。因此,嫁接引起的导管分子变化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选
学位
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全球范围内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芝麻不仅是重要油料作物,也是传统优质食材,在医药化工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江西省是我国芝麻四大主产区之一,全省各县市均有种植;江西民间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为开展芝麻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然而,由于种植结构的变化和育成品种的不断推广利用,江西芝麻地方种质资源面临急剧丢
学位
小麦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等议题中具有重要地位。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典型的稻麦两熟轮作区,降雨较多,地下水位高,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小麦增产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在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及江汉平原麦区,气候温暖潮湿,小麦生育后期多雨寡日照,适宜种植弱筋和中筋小麦。在时下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品种质量参差不齐、肥料施用不合理、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致使该区小麦单产低,籽粒品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