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加强的“服务化”趋势。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高度仍远远落后,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提升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全面促进就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第十六次、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十一五规划”均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制造业带动经济发展转变为以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不同经济体有着不同的要素禀赋、生产技术和效率水平,这些经济要素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比较优势的基础。本文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应该遵循该国的综合比较优势,最优的产业结构一定是能够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本国要素禀赋、生产技术和效率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发达国家60%-70%的服务业比重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应该客观认识、分析本国的各类经济要素,找出本国的综合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如何利用我国在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定位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并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文从分析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入手,通过构建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认为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是中国服务业加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也讨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如效率优势和后发优势,并把比较优势理论和经济效率、后发优势相结合,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体系;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各产业的比较优势、效率优势和后发优势,指出中国整体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要走符合“综合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在综述服务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将比较优势理论与经济效率和后发优势相结合,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体系和综合比较优势发展道路,并从实证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的综合比较优势。(?)本文通过构建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指出最优产业结构应当内生于要素禀赋;讨论了生产者服务业对初始要素禀赋的“修正”作用;并从实证的角度核算了1978-2007年中国分产业的资本存量,对比国际数据分析了中国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认为目前中国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在于服务业。(?)本文根据非中性技术进步的概念定义了基于要素投入产出弹性的生产技术比较优势,并从分工和生产技术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服务业分化和快速增长的内生原因,指出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从实证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的生产技术比较优势,认为中国产业层面上的生产技术比较优势在于服务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1978-2007年中国服务业增速超过制造业。(?)本文详细描述了综合比较优势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各组分之间相互关系,描述了效率优势和后发优势在综合比较优势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从实证的角度讨论了现阶段中国的效率优势和后发优势;指出中国的综合比较优势在于服务业,但是由于制造业的效率远远高于服务业,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宜在服务业效率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就人为地大力发展服务业,而应该遵循经济增长的规律、轨道,根据自己国家当期的实际情况,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服务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善型经济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走出一条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认为中国服务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横向相比服务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而中国的主导产业仍为制造业;中国已经进入生产者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生产者服务业仍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生产者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