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柑(Orah)因具有外观好、晚熟、丰产、品质优等特点,是广西近年发展速度最快的柑橘品种,据本课题组观察,桂南地区的沃柑日灼发病率极高,损失十分严重。为了探索留夏梢防控日灼的效果、环境因素影响和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四年生沃柑为试材,对结果枝进行不同留夏梢数量和不同时间处理,以不留夏梢作对照。通过观测温度、光照强度、日灼发生率、溃疡发生率、落果率、果实品质等比较防控沃柑日灼的最佳留夏梢时间和数量;通过测定最佳留夏梢处理和对照叶片的光合蒸腾作用、果皮和叶片的矿质营养元素、果皮的主要酶活性以及不同程度日灼果皮结构、可溶性蛋白质、果实品质等指标,并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明确留夏梢抑制沃柑日灼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时间和数量留夏梢防控日灼结果表明:7~9月份晴天08:00~18:00,不同留夏梢数量处理的果皮表面平均温度差异显著,从高到低均为留1枝夏梢>留2枝夏梢>留3枝夏梢;7~9月份晴天10:00~14:00,不同留夏梢数量处理的果面平均光照强度差异显著,从高到低均为留1枝夏梢>留2枝夏梢>留3枝夏梢。其中,6月下旬留3枝夏梢使叶片光合蒸腾速率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2、不同时间和数量留夏梢处理与对照的日灼发病率、日灼感病发生指数均达到差异极显著,落果率差异显著,其中,6月下旬留3枝夏梢的日灼发病率、落果率和日灼感病指数均是最低,分别为9.63%、11.83%和5.96%;不同留夏梢数量处理的溃疡病发病率和溃疡感病指数差异显著,从高到低均为留3枝夏梢>留2枝夏梢>留1枝夏梢。3、6月下旬留3枝夏梢的沃柑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出汁率均是所有处理中最高。4、日灼果与正常果的平均单果重、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差异不显著;平均果皮厚度分别为3.94 mm和2.81 mm,出汁率分别为55.10%和63.38%,均差异显著。5、6月下旬留3枝夏梢的沃柑果皮中K、Ca、Zn元素含量分别为13.55 mg/g、8.78 mg/g、44.03%,对照果皮中K、Ca、Zn元素含量分别为10.78 mg/g、6.53 mg/g、31.47%,差异显著;叶片中N、K、Ca、Zn元素含量分别为13.06 mg/g、15.47 mg/g、26.48 mg/g、62.87%,对照叶片中N、K、Ca、Zn元素含量分别为14.57 mg/g、12.98 mg/g、23.71mg/g、50.36%,差异显著。6、喷防护剂的沃柑果皮中Ca元素含量为9.45 mg/g,对照果皮中Ca元素含量为6.53 mg/g,差异显著;叶片中Ca、Cu、Zn元素含量分别为26.58 mg/g、14.64%、59.15%,对照叶片中Ca、Cu、Zn元素含量分别为23.71 mg/g、11.40%、50.36%,差异显著。7、6月下旬留3枝夏梢的沃柑果实发生日灼后果皮O2-、MDA含量上升,CAT、POD、PPO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As A、GSH含量下降。8、6月下旬留3枝夏梢和喷防护剂处理的正常果果皮中POD、SOD、CAT和可溶性蛋白均高于对照正常果。9、不同日灼程度果皮切片观察表明:1级日灼和2级日灼果实黄皮层和白皮层结构未被破坏,果皮表面油胞有少数逐渐扩张,3级和4级日灼果实黄皮层和白皮层结构均被破坏,果皮表面油胞扩张,破裂形成沟壑并发生皱缩。1~4级日灼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分别为5.14mg/g、4.78 mg/g、3.57 mg/g、2.95 mg/g,差异显著。综合本研究结果,6月下旬留3枝夏梢抑制沃柑日灼效果最佳;沃柑果实发生日灼后,随着日灼程度加重,果皮结构逐渐被破坏,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光合蒸腾速率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留夏梢果皮和叶片中的K、Ca、Zn元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POD、SOD、CAT活性升高。通过适当留夏梢可起到降温、提供更多的营养给果实、提高抗旱能力、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也使机体里具有清除有害物质的酶活性提高,增强抵御外界胁迫和抑制日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