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视角下的泰国“黄衫军”运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黄衫军”掀开了反他信斗争的序幕,此后,他们为了达成自身政治要求,为推翻现有民选政府,一次又一次涌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集会活动,对泰国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政治参与视角下“黄衫军”,关注的问题是历次“黄衫军”运动所在政治参与人员构成及政治诉求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同时对以“黄衫军”为代表的泰国中产阶级何以从自由走向保守,其进步性的为何会消退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技术,借用政治参与理论,按照时间顺序,将“黄衫军”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反他信政府时期(初期)、反沙马和颂猜政府时期(高涨时期)和反英拉政府时期(持续高涨时期)三个时期,从政治参与发生的背景、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诉求、政治参与影响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对泰国“黄衫军”运动的三个时期的分析。每一时期引发“黄衫军”运动的原因都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其政治参与主体和政治诉求也有所不同,他们深刻地影响了泰国的政治局势,对经济、社会方面也造成一定影响。最后,根据对上述运动的探讨,总结出“黄衫军”运动的逻辑:一是历次参与人员的规模较大,且参与人员具有较强的经济政治势力,对泰国政治局势有很大影响力;二是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参与人员的政治诉求也在不断深化,从一开始只是针对他信及亲他信政府到上升到要求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反映出参与人员政治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另一个思考便是“黄衫军”为代表的泰国中产阶级进步性的消退,其原因来自于:1、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而造成相对剥夺感;2、中产阶级天然的双重属性:保守性和革命性;3、泰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传统等级观念和庇护制的根深蒂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国内外关于泰国政治的研究不在少数,大多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王室、军队等方面来探讨,专门研究泰国某个社会运动的文章并不多见。事实上,从社会运动可以看到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上出现的问题,能为今后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并随着人类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步伐而发展的。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对
学术生态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术生态到底是什么?范围有多广?要素有哪些?有什么特征等等?虽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学术的概念仍然是各有说法。笔者认为,学术生态
自由主义产生于十七世纪,在西方影响深远,它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个人自由,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由主义在近代传入中国,在中国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兴衰史。因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基金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是对英美国家相关制度的移植以及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独立董事制度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的重要
主体性哲学强调的是主体——客体的范式,因而在主体性哲学指导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遵循主体——客体的教育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主客二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