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五参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型)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以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法和对症处理给以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口服阿托伐他汀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予以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五参汤中药方剂口服,方剂药物组成:太子参15克、南北沙参各15克、玄参15克、丹参10克、苦参10克、三七10克、红花8克、川芎10克、全瓜蒌10克、降香10克、炙黄芪15克、制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日一剂,以水1500ml煎汁400ml,分两次口服,200ml/次,14d为1个疗程。在疗程结束,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及心电图等方面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的过程中共有10例患者因失访等各种原因中断了治疗而退出试验,这中间包括有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剩余的50例患者完遵照医嘱完成了治疗。UA的总疗效显控率中治疗组为29.92%,对照组为16.67%,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76.92%和58.33%,两组间具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显控率23.08%,对照组显控率12.50%,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69.64%,对照组心电图有效率51.85%,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计分组内比较,在持续时间、胸痛程度、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服用量四个方面两组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计分组间比较,在持续时间、胸痛程度、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服用量四个方面两组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控率34.62%,对照组为12.50%,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62%,对照组为62.50%,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计分组内比较,在胸痛、胸闷、心悸三个方面两组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计分组间比较,在胸痛、胸闷、心悸三个方面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治疗组显控率为30.77%,对照组为12.50%,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77%,对照组为54.17%,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总计分,中医症状计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肝肾功能与三大常规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五参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综合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分析未见异常,五参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