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卵巢肿块的临床特征,超声指标与疾病良恶性的关系,为后续的诊断试验提供参考;肿块最大径线与蒂扭转的关系,为老年人急腹症的处理提供参考;评价恶性危险指数(Risk of Malignancy Index,RMI)对绝经后卵巢肿块术前定性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指导治疗方式选择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5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绝经后卵巢肿块的临床特征;比较年龄、绝经年限、“排卵年数”、妊娠次数、分娩次数、单双侧、多个分隔、肿物最大径线与绝经后卵巢肿块的恶性病变发生率的关系;分析单侧肿块最大径线与蒂扭转的关系及蒂扭转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各年份间血清CA125检测情况;比较RMI、超声评分、血清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评价RMI在指导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作用;验证以RMI2<25为低危型,筛选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囊壁光滑者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结果:1、本研究中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共546例,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例数分别是76、110、109、119、132;<50岁组30例,50-59岁组236例,60-69岁组193例,≥70岁组87例;根据年龄分布直方图,随年龄增长绝经后卵巢肿块并且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数呈上升趋势,但达到发病高峰年龄55岁后呈下降趋势。卵巢恶性病变共240例,其中<50岁组14例,50-59岁组114例,60-69岁组75例,≥70岁组37例。2、本研究中上皮性肿瘤350例,生殖细胞性肿瘤50例,性索间质肿瘤77例,瘤样病变63例,其他6例(库肯库肯勃氏瘤4例,卵巢平滑肌肉瘤1例,类固醇细胞瘤1例)。各年龄组间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卵巢恶性病变中,上皮性肿瘤220例,生殖细胞性肿瘤3例,性索间质肿瘤12例,其他5例(库肯库肯勃氏瘤4例,卵巢平滑肌肉瘤1例)。3、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各年龄组、绝经年限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的年龄及绝经年限均无统计学差异。4、(1)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各“排卵年数”组、各分娩次数组、各妊娠次数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排卵年数”、分娩次数、妊娠次数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绝经后上皮性卵巢肿块患者各“排卵年数”组(≤25年、26-35年、≥36年)、各分娩次数组(≤2次、≥3次)、各妊娠次数组(≤2次、≥3次)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上皮性卵巢肿块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排卵年数”、分娩次数、妊娠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绝经后上皮性卵巢肿块患者的“排卵年数”,良性病变组小于恶性病变组;绝经后上皮性卵巢肿块的妊娠次数,良性病变组大于恶性病变组;绝经后上皮性卵巢肿块的分娩次数,良性病变组大于恶性病变组。分娩次数、妊娠次数依次以≤0次、≤1次、≤3次、≤4次、≤5次重新分组,比较各组间的恶性病变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分娩次数、妊娠次数以≤4次、≤5次分组时,各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分娩次数、妊娠次数≤4次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大于>4次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分娩次数、妊娠次数≤5次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大于>5次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分娩次数、妊娠次数以≤0次、≤1次、≤3次分组时,各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5、(1)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单侧病变、双侧病变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分别是38.1%、74.2%。绝经后卵巢肿块单侧、双侧病变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2)绝经后单侧卵巢肿块最大径线<5cm组、5-10cm组、>10cm组恶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3.1%、32.5%、47.7%。<5cm组与>10cm组、5-10cm组与>10cm比恶性病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3)绝经后卵巢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有无多个分隔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囊性包块有无多个分隔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囊实混合包块有无多个分隔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本研究中蒂扭转者28例(5.13%),均发生于单侧病变者,其中瘤样病变4例,良性肿瘤21例,交界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其中行急诊手术者10例。绝经后单侧卵巢肿块各最大径线组的蒂扭转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单侧卵巢肿块蒂扭转组与无蒂扭转组的最大径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006年组、2007年组、2008年组、2009年组、2010年组血清CA125检测率分别是57.9%、59.1%、74.3%、83.2%、84.1%。2006年组与2009年组比、2006年组与2010年组比、2007年组与2009年组、2007年组与2010年组比绝经后卵巢肿块血清CA125检测率有统计学差异;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组、2010年组血清CA125检测率均分别大于2006年组、2007年组。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的血清CA125有统计学差异。恶性病变的血清CA125数值大于良性病变者。8、超声评分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的符合率分别是74.4%、78.6%、76.5%;血清CA125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的符合率分别是67.8%、92.5%、80.1%;RMI1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的符合率分别是70.4%、93.0%、81.8%;RMI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的符合率分别是75.4%、90.0%、82.8%;RMI3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的符合率分别是70.4%、92.5%、81.5%。经McNemar检验,RMI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大于RMI1、RMI3、血清CA125,余两两诊断试验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血清CA125、RMI1、RMI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均大于超声评分,RMI1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大于RMI2,余两两诊断试验的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超声评分、血清CA125、RMI1、RMI2、RMI3各诊断试验与病理诊断结果均中高度一致。9、本研究中,患者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且囊壁光滑者,共31例。未检测血清CA125者9例,检测血清CA125者22例。检测血清CA125者,血清CA125均<35U/ML,最大径线均<10cm,按RMI2进行危险度分型。低危型且最大径线<5cm者2例,其中卵巢单纯囊肿1例,卵巢冠囊肿1例;低危型且最大径线5-10cm者12例,其中卵巢单纯囊肿3例,卵巢冠囊肿5例(其中1例病程为2年,超声检测未增大),浆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2例病程分别为1年、8年,超声检测呈增大趋势),粘液性囊腺瘤1例;中危型8例,其中卵巢冠囊肿3例(其中1例合并结核),浆液性囊腺瘤3例,粘液性囊腺瘤1例,粘液性囊腺瘤局部小区呈交界性改变1例。结论:1、近5年绝经后卵巢肿块并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呈逐年增多趋势。随年龄增长患者数呈上升趋势,但达到高峰年龄55岁后呈下降趋势,其中50-59岁高发,并且卵巢恶性病变亦在该年龄组高发,因此应加强对50-59岁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筛查,以早期发现病变,改善患者预后。绝经后卵巢肿块以上皮性肿瘤为主,恶性肿瘤中上皮性恶性肿瘤亦占多数。2、年龄、绝经年限无助于绝经后卵巢肿块良恶性的判断;上皮性卵巢肿块符合持续排卵假说,多次妊娠及分娩有保护作用,但4次以上才有显著性。3、绝经后卵巢肿块双侧病变的恶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病变者;单侧卵巢肿块最大径线>10cm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大于最大径线≤10cm者;多个分隔无助于绝经后卵巢肿块良恶性的判断。4、绝经后卵巢肿块蒂扭转发生率较低,发生蒂扭转者恶性肿瘤亦少见。最大径线无助于蒂扭转判断。5、近年来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血清CA125检测已引起人们足够重视。RMI2更值得应用于绝经后卵巢肿块术前良恶性的判断,从而指导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但仍存在改良的必要性和空间。6、RMI2<25为低危型,可应用于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囊壁光滑者,行保守治疗的筛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