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与《难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关十五大络内容的梳理、研究、归纳和总结,深入阐述了十五大络的循行体系问题,得出其属于原气循行体系的深刻内涵,并对原气循行背景下的络穴配穴规律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络穴配穴规律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以期更好地完善针灸理论并指导临床。研究方法:依靠学校及首都各个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及发达的网络查询途径,先借助《中华医典》光盘搜索古籍文献目录,然后有针对性地查阅古代医书及文史资料,并采用以下方法:①文献整理:查阅《黄帝内经》、《黄帝明堂经》、《备急千金要方》、《类经》、《难经》等中医古籍,尽量采用源头文献,搜集有关“十五大络”的内容,加以整理分析,对其进行初步认识。②整体分析:将十五大络置于经脉几个循行体系中着眼,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从中探讨“十五大络”的循行体系。③对于古代文献中的络穴与五输穴、原穴的配穴规律进行系统梳理,得出古人应用广泛的背后是由于它们同属原气循行体系的结论。并在原气循行背景下的络穴进行着眼,对新兴的子午流注纳络法这一疗法进行评述。研究结果:①十五大络的内容首见于《灵枢·经脉》,后世医家在十五大络的组成与数目及任脉的络穴上有争议,但对其循行古代医家无过多分歧。现代文献中对其循行描述不一,观点较多,关键之处就在与十五大络所依附的十二正经的循行问题上有争议。②内经中存在三大经气循行体系,营卫之气的循行体系是我们所熟悉的,但其中的向心性循行体系由于散见于多篇,故未引起足够重视。而且这种向心性的体系是属于原气的循’行体系,这种原气循行体系在五输穴与原穴的向心性循行中体现的更为明显。《灵枢·本输》直接将五输穴与原穴列入条文中一并论述,而原穴是原气留止之处,故可知此向心性循行体系属于原气循行体系。③十五大络也是有循行体系的,《灵枢·经脉》篇对十二经的描述是按照半向心半离心的循行阐释的。后世因为十五大络内容记于《灵枢·经脉》篇就将其同样理解为半向心半离心的营气循行是有待商榷的,因为《灵枢·经脉》篇本身就是多篇混合而成的集成式论述。④十五大络是有循行方向的,其循行多呈现向心性的循行规律。十五大络的循行不管从生理与病理及根结的佐证来看,都更符合原气的向心性循行体系。⑤后世针灸典籍中有大量的配穴记载关于五输穴与络穴,原穴与络穴的记载,而其理论基础就是五输穴-原穴-络穴同属原气循行体系。如果这一基础理论不清的话,对我们继承古人的原义是有影响的。子午流注纳络法的产生就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疗法在理论上是有不过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