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但儿童在城市建设中话语权的普遍缺失,导致了能让其安全活动的城市绿地相对不足,也使得意外频发。因此,探寻基于儿童安全的城市绿地的建设理论与方法迫在眉睫。本文以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昌市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了儿童户外活动行为特征、安全隐患及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观察系统总结了南昌市城市绿地的儿童安全现状;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绿地儿童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探索了基于儿童安全的城市绿地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以下主要结果:⑴多数家长担忧儿童独自进行户外活动时的安全,其关注首要为交通安全、社会安全等超越城市绿地本身的外环境因素,其次才是城市绿地的各要素安全。而儿童户外活动普遍表现为活动频度低、持续时间短、自主性差的特征,其最常使用的城市绿地类型依序为公园、广场、居住社区、街道、游乐场。儿童在城市绿地中最常受到的伤害类型依次为坠落/跌伤、碰/击伤、切割伤、交通伤、咬伤、中毒/过敏、意外窒息。对儿童户外活动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的儿童在家长担忧程度、儿童伤害情况、儿童害怕程度等变量上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就读不同学校的儿童在路途耗费、家长担忧程度、儿童专用设施设置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2)家长担忧程度、家长陪伴玩耍频度、家长陪伴出行频度、儿童害怕程度、儿童出行害怕程度、儿童出行路途耗费时间分别与儿童玩耍频度呈显著负相关。(3)家长陪伴玩耍频度、家长陪伴出行频度分别与儿童遇见坏人的频度呈显著负相关。南昌市城市绿地的儿童安全保障情况总体不容乐观,表现为儿童安全户外活动空间严重缺失、建设维护未把握儿童身心特点、管理力度有待加强。⑵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场地内环境安全、场地外环境安全2项一级指标,植物安全、地形安全、水体安全、设施安全、材质安全、交通安全、安全管理7项二级指标以及25项三级指标的城市绿地儿童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赋予各项指标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城市绿地儿童安全性综合评估表,并以江西农业大学翠湖公园为例进行了评估验证。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城市绿地儿童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表操作简便、易行,能够实现对城市绿地儿童安全性的精准量化评估,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⑶由于儿童活动具有突发性、随意性的特征,唯有构建“出门安全通行——场地安全玩耍——回家安全通行”的全方位保障儿童安全的绿色空间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地确保儿童安全。因此:(1)在宏观层次提出了构建具有“安全绿点——安全绿廊——安全绿心”结构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手法。(2)在中观层次从平面布局、交通组织、规模设置、设施布置、活动安全五方面分别提出了安全绿点、安全绿廊、安全绿心三类保障儿童安全的城市绿地的规划措施。(3)在微观层次从植物、地形、水体、材质、设施、交通、管理七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儿童安全的城市绿地内、外环境要素的设计手法。此外,从法规建设、公众参与、安全教育三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绿地儿童安全性的社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