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产主义有一般立场和具体的个人的立场之别。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解放学说)就其整体立场来说,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扬弃私有制实现人的本质,哲学家和工人阶级结合。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于马克思而言是他的共产主义的科学基石,在这一方法上他得出的种种结论虽然和一般共产主义大体相同,但是他认为自己的论证比别人更有力。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来标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立场。这一立场的完成可以确定在1844年9月份之前。恩格斯是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工人阶级斗争中达到共产主义的,马克思的路途,首先不是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达到的,而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到一般基础,然后再在政治经济学上得到市民社会的规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结论和方法论几乎是在刚开始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就得到了。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现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运作特点、阶级结构和时代贫穷问题的根源和出路。除了关于市民社会内部运作的分析外,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其他要点应该是早已达到。 和马克思思想立场的转变的关联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就“当时德法共产主义氛围”、“马克思《莱茵报》的斗争”、“马克思与鲍威尔、卢格、海涅、恩格斯、赫斯、蒲鲁东的关系”进行分析。概括认为时代主题、实际斗争和同志的论争影响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立场的转变。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将人的主体性问题放在主体间性上来求解。这对于理解人的社会历史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是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性和历史性,造成对人的主体自足性的蒙蔽。缺乏主体自足性,注定马克思不能解决主体性问题。唯一的可能出路就是宗教里达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