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实螺科(Lymnaeidae)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基眼目(Basommatophora)。本科种类为椎实螺超科的四个主要分化枝之一,是淡水螺中物种最为丰富、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类群,它们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椎实螺物种是重要的医学贝类,它们可以作为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危害人类健康。作者主要对采自江西、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的30个样点的椎实螺科物种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特征的详细描述,并结合分子生物技术对其分类及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所采集到的样本依据贝壳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共鉴定出椎实螺2属30种,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形态描述。同时测量了这30个物种的壳形参数并进行了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所采集的物种间的壳形变异水平极为相似。2.对椎实螺科中的19个物种进行了齿舌特征研究,发现中央齿、侧齿、内缘齿、外缘齿的大小、数目、形态特征在属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且根据内缘齿和外缘齿的大小、形态特征能够对大部分物种进行区分。因此,齿舌可以作为椎实螺科物种分类的有效依据。3.对29个椎实螺物种的阴茎复合体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发现阴茎复合体的解剖学特征对于属水平的分类是较好的,而在同一属中只能对少部分物种进行有效区分,例如萝卜螺属中的折叠萝卜螺、烟台萝卜螺、肋狭萝卜螺、Radix sp.2、Radix sp.4和Radix sp.8,土蜗属中的小土蜗和沼泽土蜗。而对于其它物种则难以通过阴茎复合体进行有效区分。4.应用线粒体基因COI、16SrRNA和核基因28SrRNA对基于贝壳形态鉴定的2属30种170个椎实螺样本计算了各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并进行了相关的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核基因28SrRNA序列的G+C碱基偏好性,并且28SrRNA相对于COI和16SrRNA基因是较保守的,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解析度较差,表现出平行并系现象。线粒体基因COI、16SrRNA对椎实螺种及以上水平的物种鉴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二者联合建树分析时,更能准确的反映物种的亲缘进化关系。5.结合形态学、解剖学特征以及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得出采集到的椎实螺应整合为2属16个有效种,其中:折叠萝卜螺和Radix sp.7亲缘关系较近,应合并为一种,有效种名为折叠萝卜螺(Radix plicatula)。椭圆萝卜螺和卵萝卜螺合并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长萝卜螺和Radix sp.1合并为为长萝卜螺(Radix pereger)。微红萝卜螺和Radix sp.6合并为微红萝卜螺(Radix rubiginosa)。耳萝卜螺、狭萝卜螺、肋狭萝卜螺、尖萝卜螺尽管在分子系统学上没能得到很好的支持,但是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保留其有效性;Galba sp.2与沼泽土蜗虽然在系统发育树中没有聚为一支,但它的贝壳形态、解剖特征与沼泽土蜗较为相似,且它们的种间遗传距离较小,我们暂将其合并为一种,有效种名为沼泽土蜗(Radix palustris)。小土蜗中的4、7、8、11、12号样本有较高的支持,合并为一有效种,有效种名为小土蜗(Galba pervia)。霍氏萝卜螺、延伸萝卜螺、烟台萝卜螺、斗篷萝卜螺、截口土蜗、梯状土蜗均为独立的物种。其余物种的有效性需要后续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