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引导这“3亿流动人口”的城镇化。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而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又要求政府需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这对于上海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工作形成巨大的挑战。农村人口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初次来到城市会选择居住在房价低廉的“城中村”。过度拥挤、卫生环境脏、社会治安差、人口素质低,这些贴在“城中村”和流动人口上的标签,不断扩大着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了社会隔离与排斥。处于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阂行区,集聚了上海13%的流动人口,是上海市人口调控的重点区域。闵行区七宝镇的“城中村”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周围存在着第二产业集群,吸纳了大量从事低端制造业的劳动力。2008年起,闵行区七宝镇联明村启动“城中村”改造试点,其经验教训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联明村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联明村“城中村”改造的方法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探讨居住在“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和需求。通过对“城中村”改造涉及的相关群体的需求分析发现,居住在“城中村”的流动人口补充着城市的中低层劳动市场,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中村”作为一个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培训场,起到了反哺农村,为城市输送劳动力的作用。城市的管理者应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看待流动人口和城中村。随着产业转型、城中村改造、限制落户等调控人口数量的政策不断实施,底层的流动人口开始离开上海,逐渐向中小城镇聚集。基层政府更需要加强社区管理,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居住需求,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更公平的公共服务,这样既引导一些盲目流动的人口合理选择去留;又为拥有稳定工作的但仍选择居住在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包括家属)提高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