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才高端”焦点辩论任务中考生策略行为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才高端”焦点辩论任务主要考察考生在理解所给材料观点基础上进行辩驳的能力,其所考察的能力在新近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中已经被定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目标之一。而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考生认知过程是否体现了这一能力的综合考察需要从其在考试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行为进行探究。考生策略行为是指考生为了改进语言使用,提升作答表现,采用有意识的想法和行为去处理信息以及管理认知过程,这一行为反映了考生考试时的认知过程。因此,本研究从考生角度入手探究“国才高端”焦点辩论任务中考生的策略行为与其作答表现之间的关系,不仅能为该任务提供认知效度证据,也能为与之相关的策略教学提供参照。在参考相关权威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构建了与焦点辩论任务相关的考生策略行为调查问卷。随后,该问卷主要根据29名考生的考试后作答反馈和专家的建议进行修改,由阅读、准备和口语三部分构成,其信度-克隆巴赫系数为0.894,表明量表具有可靠的信度。正式测试中共收集了105份有效的问卷和口头作答,三位评分员依据焦点辩论任务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员之间的信度为0.89到0.98,表明评分员之间的一致性高。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 26版对上述收集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1)考生在进行焦点辩论任务作答过程中,其认知过程涉及到设定目标、监控时间、选取、联系材料内容、放慢语速、释义、联系知识、归纳处理、词汇语法运用九种策略行为,而在这九种考生策略行为中联系材料内容和放慢语速对考生作答表现有正面直接影响,释义和归纳处理对考生作答表现有直接负面影响,而监控时间与其则是间接正向相关关系,得出其中有效的策略行为是监控时间、联系材料内容和放慢语速;2)高水平和中等水平考生更多倾向于使用设定目标、联系材料内容和联系知识,而低水平考生更倾向于使用设定目标这一策略行为。此外,三组水平的考生均不倾向于使用归纳处理和词汇语法运用两种策略行为。这些研究发现表明,从考生角度探究“国才高端”焦点辩论任务为其认知效度的论证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撑,对策略教学和整体教学法起到了一定的反拨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赵树理的独特性在于持续关注着乡村问题,并将其融入到小说创作中。本文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结合作家本人的杂谈、政论、书信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主要通过政治秩序、伦理秩序以及经济秩序的变化来展现乡村秩序嬗变与构建的过程。在赵树理前期小说创作中,以宋秉颖、福贵为代表的农民在地主把持的乡村旧政权下无法生存,不得已远走他乡。当老杨、小常式的干部以革命力量介入乡村,打
学位
论文以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书写为切入点,探讨迟子建小说中死亡美学的特征和死亡书写的价值建构。第一章从对死亡的理解、死亡的仪式、死亡的时空幻境三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中死亡书写的特征。从抽象的死亡理解到直观的死亡仪式的阐释再到主观性的死亡想象,以递进的方式展示迟子建对于“死亡”的超脱认知与悲悯情怀。第二章,主要探讨迟子建小说中“伤怀之美”的死亡美学特征。从生命的本色层面体验“淡淡忧伤下的悲剧之美”,从艺术
学位
本文以儒家文化为切入角度,揭示唐浩明历史小说的丰富内涵。围绕唐浩明历史小说“书写了什么样的近代儒家文化转型”、“如何书写近代儒家文化转型”等问题展开探讨。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呈现了近代儒家文化的转型,在文本的张力中彰显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这种文化转型的呈现并非是全景式的,而是片段式的,给读者见微知著的窥视角度。它具体表现为近代儒家文化观念内涵的嬗变,有传统道器观念的变革、中体西用理论的出台、君主观念的
学位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一位真切思考人类命运的写作者,他的小说不仅洞悉繁芜的生活现实,而且表露出对人类生存这一本源问题的关怀。冯内古特看到人类生存现状的尴尬不堪,以其特有的道德眼光描绘了后现代社会中恐惧不安的人类主体。在对冯内古特小说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本文对冯内古特小说中人物主体性危机进行探讨,提炼冯内古特文本世界所展示的后现代人类的主体性多维度裂变
学位
美国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因其作品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和阿富汗地域特色,而被认为是阿富汗的代言人。虽然其笔下的异域书写是他作品畅销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作品最成功之处却在于他对人之存在的思考。在文本中,胡赛尼并非单纯界定存在,而是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社会)、人与国家三个关系维度来为存在圈定活动范围,在变与不变的动态平衡中寻找人的本质特性及价值意义。人与自
学位
谷崎润一郎(たにざきじゅんいちろう,1886-1965)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本文以美学视角分析谷崎作品,从风格入手剖析不同时期的美学特质及背后潜藏的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出发研究谷崎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特征及成因,从整体上系统把握谷崎的美学思想。纵向来看,本文认为谷崎美学思想呈现出从“恶魔美学”到“古典美学”再到“死亡美学”的动态发展过程。谷崎的“恶魔美学”受到西方唯美主义和日本传统女
学位
华莱士·斯蒂文斯的诗极为强调人类的经历与体验,他的诗沉迷于感官世界的美并将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使诗歌具有了听觉感受性与视觉想象力,表现出鲜明的感官体验性。斯蒂文斯的诗对想象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认为极具表现力与想象力的诗歌语言能把藏匿的现实揭示出来从而创造一个新现实,想象力的创造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它能够赋予世界以秩序和意义。斯蒂文斯对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的看法使其诗歌具有了一种虚实和谐
学位
作为20世纪的西方现代诗人之一,威斯坦·休·奥登是一位智慧的旁观者,对视觉艺术有着独特的审视和解读,并创作了许多具有艺格敷词性质的诗歌。这类诗歌连结了语言与图像两个维度,具有跨媒介、跨艺术的性质,然而在以往的奥登研究中他诗歌中的艺格敷词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选取奥登的《美术馆》《阿喀琉斯之盾》《夜邮》《寓意之景》等11首短诗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系统分析这些诗歌对绘画、雕塑和电影等视觉艺术的转化或改
学位
身为女性作家的苏珊·桑塔格在现实社会中对女性的生存状况给予了很大关切,这一关切在其具有半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中得以体现。用创伤理论视角对桑塔格短篇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聚焦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桑塔格在不同时期对女性生存的思考。本文以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为基础,对桑塔格短篇小说《朝圣》《中国之行》《心问》《宝贝》《旧怨重提》和《美国魂》进行详细解读,通过分析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中所经受的创伤和治
学位
《敌后武工队》是河北作家冯志所著的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在同类革命历史题材中具有代表性。这部小说出版后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并且《敌后武工队》也曾被译成英、俄、日、朝鲜、哈萨克等多国文字出版,其英译本Behind Enemy Lines于1979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敌后武工队》是中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但是在国内暂时还未发现关于《敌后武工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