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是古代中国的医疗精粹,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长达2000多年。针灸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许多对传统疗法耐受的疾病,运用针灸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针灸克服了药物疗法的副作用。针灸吸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者观察其对人和动物的镇痛效果,并研究这种神奇疗效背后的机制。针灸为治疗疼痛提供了一种显著又安全的方法,这使得针灸在兽医中快速发展。美国动物医院协会和美国猫科动物从业者协会联合发布了犬猫疼痛管理的条例,该条例指出,越来越多有力的证据表明针灸疗法已成为兽医普遍接受的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方式。 1.电针结合肌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镇痛对山羊生理生化的影响。 试验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右旋美托咪啶对山羊镇痛效果及对生理生化的影响。 试验动物:30只杂交健康雌性山羊。 试验方法:山羊随机分成5组:电针组,两种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啶(5和20μg/kg,IM),电针加右旋美托咪啶(5μg/kg,IM)和对照组(0.9%NaC1,IM)。检测痛阈、心肺功能、直肠温度和血液及生化指标。 试验结果:右旋美托咪啶(20μg/kg)可以提高山羊痛阈、降低心律、呼吸频率和指肠温度。与电针组30min后和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30min、60min后相比,电针加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的痛阈更高。但是与右旋美托咪啶组(20μg/kg)相比没有差异。与右旋美托咪啶组(20μg/kg)30min、60min后相比,电针加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的心率更高;与右旋美托咪啶组(20μg/kg)10min、30min后相比,电针加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的呼吸频率也更高。电针加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对直肠温度没有影响。与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30min、60min后相比,电针加右旋美托咪啶组(5μg/kg)的血糖浓度升高,但是与右旋美托咪啶组(20μg/kg)相比没有差异。所有组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血液参数都没有变化。 结论:电针结合低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安全地用于山羊镇痛。 2.电针对炎性疼痛大鼠中枢神经系统ERK1/2 MAPK-IR信号通路的影响 试验目的:研究外周炎性疼痛模型大鼠中枢的ERKs(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来阐明外周炎性疼痛模型的下行疼痛调节系统的机制。 试验步骤: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a)对照组;(b) CFA组;(c)CFA+ EA组;(d)CFA+ sham EA组。通过给试验动物后肢皮下注射CFA构建外周炎性疼痛模型。试验组在注射CFA后的1d、3d、5d和7d,电针双侧足三里(ST36)和昆仑(BL60)穴(连续方波,交变频率为2/100Hz,电流强度1~2mA,每个频率15min、总共30min),每隔1天1次。在注射生理盐水/CFA前和注射后1h、7h、1d、3d和7d后分别测定足容积和足底痛阈。试验完后采取老鼠腰段脊髓和脑干固定,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RK1/2的表达。 试验结果:弗氏完全佐剂(CFA)能诱导后肢足肿胀并使足底痛阈降低,注射CFA后1d、3d和7d的大鼠,电针能显著降低其后足肿胀程度(p>0.05),并使痛阂升高(p>0.05),同时显著抑制脊髓背角(SCDH)和延脑头端腹内侧核群(RVM)中p-ERK1/2(因CFA诱导的)的表达。 结论:电针对CFA诱导的超敏现象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p-ERK1/2的活化来介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