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近年来,各类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迅猛发展,规模日益增大,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已有的国外研究中,相对多数的研究结论指出,机构持股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以至业绩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资本市场中,关于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能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这一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假设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确能够参与公司治理,促进公司业绩,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最终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尽管不少学者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研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研究还不够充分和全面。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政策对机构投资者入市始终保持积极和鼓励的态度,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类型也日益多元化,有必要将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分别讨论其是否具备参与公司治理、促进公司业绩的作用,从而为将来政策建议提供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在于使用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说明,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一范围中,机构投资者这一个整体的持股行为能否对公司未来的的业绩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二在于,在对第一个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辨别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方面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证据。二、主要内容与观点在本文的第一章中首先对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和范围以及公司业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介绍了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情况,为本文的后面论述打下基础。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公司业绩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在国内文献中尚缺乏对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分类讨论,这也为文章实证部分假设的提出提供了线索。在第三章中,通过介绍与本文相关的三大基本理论,阐述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业绩的原因,途径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第四章与第五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本文以深圳中小板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先后论证了有无机构投资者的公司业绩是否有显著差异;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未来业绩的关系;机构投资者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与公司未来业绩的关系;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是否不同等几个问题。实证的数据证实了以下假定:第一,有无机构投资者的两组样本的业绩存在显著差异,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业绩显著高于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第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未来的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机构投资者与第一大股东制衡度与公司未来的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第四,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不同。最后,在对全文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和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三、研究贡献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采用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构持股数量与公司业绩的内生性问题。第二,没有用某一类机构投资者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来研究问题,而是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QFⅡ、全国社保基金、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全部囊括到机构投资者这一范畴中来。第三,将机构投资者分类,分别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机构对上市公司未来绩效的影响。得出在机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和全国社保基金这两类有别于其他几类。这两类机构的持股行为对公司未来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他几类没有,且基金公司持股比例越大,公司未来业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