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柑橘杂交组合杂种胚挽救及早期鉴定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育种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种育种方法。柑橘与其它果树不同,很多品种具有多胚性,而且如今栽培的很多优良品种都为无核品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器官败育,这使得杂交育种方法在柑橘育种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采用胚挽救技术可以让杂种胚的发育不受珠心胚的干扰而获得再生植株,但在杂种胚挽救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伴随珠心苗的产生。因此,建立一种高效的杂种胚挽救技术和杂种胚早期快速鉴定方法对减少珠心胚对杂交育种的干扰、提高柑橘杂交育种效率以及缩短育种周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配制了4个杂交组合,台湾椪柑(?)×塔罗科血橙(?)、台湾椪柑早×晚锦橙(?)、晚锦橙早×大红袍(?)和晚锦橙早×天草(?)。从授粉后50天开始,采用石蜡切片法定期观察杂种胚的发育进程并及时判断珠心胚入侵胚囊的时间。珠心开始入侵胚囊后定期取下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并通过微量法提取胚的总DNA,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鉴定,然后将杂种胚诱导成植株。经过试验研究取得结果如下:1杂种胚挽救最佳时期授粉50d后,每3天取一次果,纵剖种子在显微镜下观察晚锦橙和台湾椪柑种子胚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以晚锦橙作母本的杂交材料中,授粉60d可观察到珠孔端有幼胚形成,而以台湾椪柑为母本的材料中,授粉后70d可观察到幼胚形成。自观察到幼胚后的第5d起,每隔5天取种子制作石蜡切片,镜检珠心胚何时开始入侵胚囊。结果发现晚锦橙和台湾椪柑分别在授粉的70d和85d珠心胚开始入侵胚囊。同时自观察到幼胚出现后开始每5天取1次果进行胚培养。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晚锦橙幼胚大小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形态上已经开始分化。台湾椪柑幼胚大小开始增大数量增多,形态上开始分化,合子胚呈现衰退。因此,晚锦橙杂种胚挽救的最佳时期为75d,台湾椪柑应在85d之前。2杂种胚挽救将种子胚接种到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培养,以此筛选最适杂种胚挽救的培养基。激素浓度以IAA 0.5mg/L, 1mg/L,6-BA0.25mg/L,0.5mg/L 1mg/L设置正交组合。结果在加入IAA 1mg/L,6-BA0.5mg/L的MS培养基中幼胚生长态势最好,最适宜用于幼胚培养。经过培养共获得晚锦橙×大红袍幼胚564个,晚锦橙×天草幼胚249个,台湾椪柑×晚锦橙幼胚297个,台湾椪柑×塔罗科血橙幼胚6个。3杂种胚鉴定提取杂交亲本材料的总DNA,从20多对柑橘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引物。结果显示,晚锦橙×大红袍的杂种胚可用3对SSR引物(SS4、SS8、Cssr53)鉴别;晚锦橙×天草的杂种胚可用2对SSR引物(Cssr51和Cssr53)鉴定;SS2、台湾椪柑×晚锦橙和台湾椪柑×塔罗科血橙的杂种胚均可用6对SSR引物(SS12、SS15、SS16、SS18、Cssr38、Cssr53)鉴定。采用微量提取法提取幼胚的DNA,利用上述多态性的引物进行杂种胚的早期鉴定。结果从晚锦橙×大红袍杂交组合的胚挽救得到的564个胚中鉴定出43个杂种胚;从晚锦橙×天草杂交材料的249个胚挽救材料中鉴定出13个杂种胚;台湾椪柑×晚锦橙和台湾椪柑×塔罗科血橙杂交组合分别获得胚挽救297和6个胚材料,但没有鉴定出杂种胚。
其他文献
勃列霉素(Borrelidin)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发酵产生的十八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中包含一个氰基,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Borrelidin具有抗癌活性、抗血管生
很多人都看过汤普逊老师讲过的关于学生泰迪的故事:汤普逊老师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她爱班上的每个孩子,其实她内心并不是这样想。当她给一个叫泰迪·史塔特的孩子卷子上打上大大的“×”号,写上“不及格”的成绩时,甚至还有一丝快意。后来,当她读到这个孩子成长中各年级段老师写给他的评语时,才知道泰迪·史塔特曾经是个很活泼、很聪明的孩子,是妈妈的去世、爸爸的消沉让他逐渐失去了希望和动力。汤普逊老师不由得对这个孩子
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是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国际上对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了近岸赤潮发生的控制原理与技术手段。
稻瘟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全球主要稻区最具毁灭性的病原菌,同时也是植物-真菌互作研究的模式真菌。稻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制定稻瘟菌的持续管理策略和抗病品种的
在双氧水存在的条件下,TS-1有很好的择形氧化性能,不会深度氧化,反应条件温和,且双氧水反应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TS-1的这种催化氧化性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环己酮肟是生产己内酰胺的关键中间体,在传统工艺中大多采用环己酮—羟胺法合成。意大利Montedipe S.P.A成功开发了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的新工艺,克服了环己酮—羟胺工艺的缺点,提高了己内酰胺生产的效益,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合乎
S-腺苷蛋氨酸(SAM)是一种在生物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物质。临床上将SAM用于关节炎、肝病、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SAM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