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对进一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多样化需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尤为特殊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及教学实践,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菁菁校园》是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本文主要研究其开发相关背景、开发过程、蕴含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富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及其教学实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对进一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多样化需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尤为特殊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及教学实践,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菁菁校园》是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本文主要研究其开发相关背景、开发过程、蕴含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富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新兴民族学校有意识地开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并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实践过程还存在普遍处于与日常教学脱节、理论薄弱、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现象。其解决方法与途径是多元的,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理论水平、多样化融入到日常教学等是重要的策略。期望研究成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参考。论文由绪论、主体部分及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指出开发实践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促进师生成长、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提供借鉴意义。论文第一部分首先概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等是互为关联的整体性概念,为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其次认为实用主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为《菁菁校园》校本教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论文第二部分介绍了《菁菁校园》课程资源开发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生活化,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十分可行和很有必要。第三部分指出为了提高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菁菁校园》在课程实践中应遵循因地制宜、时代性、经济性、开放性、学科性等等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第四部分介绍《菁菁校园》作为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教材的开发有其独特的背景,教材内容十分丰富精彩,蕴含类型多样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第五部分首先说明《菁菁校园》通过与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等等方面结合,开展语文教学实践,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经验成果,也仍然存在有待于改进的不足。第六部分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菁菁校园》教学优化推进策略。结语部分则是结论与展望,简单地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阐明笔者的研究意图及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社会对于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关键点。对于小学而言,开源硬件课程是落实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在中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相关研究有待加强。因此,本研究从小学开源硬件课程入手,探究如何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研究梳理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中国文化外译考察使得“中华文化失语”问题愈加凸显,大学文化英语课程需要在习得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大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本文通过茶文化典故翻转课堂和茶诗茶词翻译鉴赏的教学活动,挖掘茶文化所蕴含的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塑造和思想提升。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和必要补充,能够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构建文化安全与价值导向的作用
目的: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一种下肢力量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冲刺能力、变向能力等。游泳出发成绩受体能水平和技术掌握水平的综合影响,而下肢爆发力是影响游泳出发的重要因素,但国内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游泳出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拟探究六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的出发表现的影响,为年龄组运动员提供体能训练的理论支持。同时,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分为水平方向
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全球爆发以来,疫苗再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和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各国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疫苗接种宣传,但收效甚微。因此了解更多可能影响疫苗接种意愿的因素,提升民众的疫苗接种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稀缺感作为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被发现可以提高个体对产品的购买意愿。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对疫苗的态度和接种意愿
立德树人本是学校育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则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近年来各学科教育教学都提出了自身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而为了更完善地做好这项工作,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入手,探讨了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与路径,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价值观。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各地区高校要主动加强优秀传统茶文化与英语实践教学的科学融合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并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英语教师通过将茶文化合理引进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有效完善课堂英语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积极参与到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传播事业中,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本文将对课程思政
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培养工作的不断推进,思政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培养相互融合更加紧密。国家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思政教学的规划性章程,其中强调了要进一步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理论课程的同步发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灵活性优势,发挥出思想政治教学的应有价值,使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使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目标。在此背景之下,高校英语教学也应该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要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先
茶文化视角下,教师要保证中西文化的包容并蓄,增强公共英语线上教学的文化性与思想性,真正体现课程思政应用于公共英语线上课堂的实际意义。教师要明确茶文化下课程思政在公共英语线上课堂中的应用原则,有明确目标的建构承载体,提出以多元目标体系为导向实现多层次化教学、茶文化与课程思政科学嵌入公共英语教学全过程、深化评价改革实现以评促教、公共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与茶文化巧妙结合四项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建设“法治强国”的不断进步,夯实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思想基础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深入、系统并科学地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中,对延安抗日民主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的研究具有更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这一时期,我们党立足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积极引导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彼时中国社会实际相适应。同时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