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 年7 月21 日汇改开始,人民币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升值势头。截至2010 年6 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总升值幅度约达19.44%。尤其是进入2008 年后升值速度迅速加快,截至2010 年6 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由汇改前的8.2765 下降到6.7909。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认为升值将导致本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但从汇改开始至今,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而减少,反而在进出口同时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着持续扩大的趋势。十多年来,加工贸易在总贸易中占的比重一直很高。加工贸易出口取决于世界需求,因此,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对于正确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工贸易的比例过高这一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过,并且提出了很多听起来不错,其中一些也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不论是产业转移还是技术升级都是实践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很多研究都割裂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现实:中国的加工贸易承担了大量的工人就业机会,维系了中国基层的社会稳定。而单纯就汇率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这样提出的建议即便被采纳,效果却不明显。本文并没有另辟新径研究新领域,仍然是针对老问题,但是却从另一个视角研究加工贸易转型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以实际有效汇率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根据1981 年到2008 年的相关数据,最后得到实证关系。
本文的核心部分有三个部分。一、对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和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回顾,前者是解释各种加工贸易理论的特点,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会采用其中一些理论作为依据。后者是结合我国的汇率制度的特点,便于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加工贸易的中长期影响,同时对于加工贸易的结构性问题,提出更为可行和合理的建议;二、明确指出新的贸易依存度的测算方法,指出采用新方法的优点所在,同时测算出按新的方法得出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加工贸易顺差及外商投资企业顺差对总顺差的贡献;三、分析了影响加工贸易的因素,并重点强调了劳动力成本的影响,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并以此建立模型,然后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重点分析汇率变动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按照传统方法计算的加工贸易依存度偏低,而依据新方法得出的加工贸易依存度更加合理。
第二,劳动力相对成本对加工贸易依存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汇率,最后是外商直接投资,但是提高劳动力相对成本涉及到一个长期问题,而人民币汇率则在短期内影响较大,自2005 年汇改以来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并未下降,相反却是发生较小贬值。第三,不能简单用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贬值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瓶颈问题,不升值或者升值过快都会使得结果与人们预期相去甚远。短期内只能小范围调整,同时需要大幅提高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适当的优惠补贴,减轻企业的负担,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工人的工资水平,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赢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