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渗透影响力,不仅瓦解了精英文化的超越冲动,同时也使作为官方文化主体的革命话语的言说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产生的商业消费性革命叙事(包括“红色经典”的改编)在学术界争议很大,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是一个有待深化的话题。本文旨在以大众文化作为其发生的背景,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对其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揭开其背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问题。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革命话语转变背景分析,主要阐述改革开放作为基础性原因带给文化界的两种变化:第一文化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意识形态生产到以市场原则为主导的消费型文化生产的转型;第二代表主流话语或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作家)开始向王朔式的经济型文化人转变。第二章:着重论述大众文化背景下商业消费型革命话语叙事的两个特征:一、以邓一光、石钟山等作家为代表的父亲系列小说通过上演革命者“一地鸡毛”式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营造了后革命时代一种浮泛的感官情感强度的文本实践;二、以《红色娘子军》、同名小说《沙家浜》等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改编文本,带着强烈的个人化话语欲望的表达,对英雄的塑造抛弃了过去人性高度“蒸馏”后“高大全”的塑造方式,而在破碎的“性”中去寻找乖戾的感觉或播放无聊的快慰,完成了由政治符码到情欲符码的转变。第三章: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从近几年的革命话语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文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趋势。但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下,革命话语又不能随意地编码,它始终处于权力话语的控制之中,只不过这种控制已从形而下的政治批判方式过渡到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霸权。结语:主要探讨“红色话语”的建构之道及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