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革命话语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渗透影响力,不仅瓦解了精英文化的超越冲动,同时也使作为官方文化主体的革命话语的言说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产生的商业消费性革命叙事(包括“红色经典”的改编)在学术界争议很大,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是一个有待深化的话题。本文旨在以大众文化作为其发生的背景,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对其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揭开其背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问题。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革命话语转变背景分析,主要阐述改革开放作为基础性原因带给文化界的两种变化:第一文化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意识形态生产到以市场原则为主导的消费型文化生产的转型;第二代表主流话语或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作家)开始向王朔式的经济型文化人转变。第二章:着重论述大众文化背景下商业消费型革命话语叙事的两个特征:一、以邓一光、石钟山等作家为代表的父亲系列小说通过上演革命者“一地鸡毛”式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营造了后革命时代一种浮泛的感官情感强度的文本实践;二、以《红色娘子军》、同名小说《沙家浜》等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改编文本,带着强烈的个人化话语欲望的表达,对英雄的塑造抛弃了过去人性高度“蒸馏”后“高大全”的塑造方式,而在破碎的“性”中去寻找乖戾的感觉或播放无聊的快慰,完成了由政治符码到情欲符码的转变。第三章: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从近几年的革命话语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文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趋势。但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下,革命话语又不能随意地编码,它始终处于权力话语的控制之中,只不过这种控制已从形而下的政治批判方式过渡到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霸权。结语:主要探讨“红色话语”的建构之道及未来走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传统学术出版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学术出版模式,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与传播,为我国探索新兴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提供借鉴。【方法】以ScienceOpen为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不仅可提高市政道桥的承载力,还可有效的提高市政道桥的强度。因此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市政道桥施工过程中。本
本文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讨论了周作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周作人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他对道家思想极为推崇。因而,从道家思想的角度去揭
历史街区民居建筑的保护是颇受关注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关生态化的保护策略。文中首先对典型的三种民居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民居建筑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更好的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园林绿化水平也应有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项设计艺术与施工艺术综合为一体的工程,其在城市建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美学思想的展开是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古典抒情诗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情、景、意、势等概念在其诗学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王夫之诗学是
知青历史已经远去,但知青话题并不因历史的远去而淡出公众视野。知青文学在八十年代膨胀至巅峰后迅速溃退,九十年代中后期又逐步复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以其戏谑、私人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功能。“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观点在理论上都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成分,即
社交网络(SNS)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发展起来,通过人的聚合和图像的分享,构建仿真的"拟态环境",弥合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的鸿沟,突破了网络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