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已覆盖了教育、社会福利、救灾扶贫、卫生健康、环保、法律、学术研讨和文体等多个方面,为推动公益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基金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不透明性给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以及监督者对其实施监督都带来了一定得阻碍作用。2011年来各种公益基金会的公益丑闻风波之后,社会公众对基金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强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提高社会公众对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鉴别能力,引导其捐赠行为是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文献分析、专家打分和案例考查等方法,结合当前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现状考察以及制度背景分析,对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首先对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做了简要的评述,其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评述,最后总结研究现状特征:一是缺乏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二是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缺乏准确性;三是尚未建立科学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第二章通过对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分析、制度背景分析以及信息披露现状考察,提出目前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提出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并依据可靠性、及时性、充分性三个分层次目标的要求设计了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运用文中构建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信息披露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研究建议。第五章首先对全文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据此提出结论:(1)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应遵循可靠性、及时性、充分性目标。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只有满足可靠性、及时性、充分性目标才能符合提高基金会公信力,吸引社会捐赠和政府支持的总体目标。(2)在充分性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中,财务信息和捐赠信息重要性程度最大,其次是项目信息、基本信息的披露。基金会信息披露中要充分注重财务信息、捐赠信息和项目信息的披露。(3)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中应避免冗繁重复的信息披露。其次,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只有满足可靠性、及时性、充分性目标才能实现提高基金会的公信力,吸引社会捐赠和政府支持的总体目标,并根据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分层次目标构建了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强调了应当充分重视财务信息、捐赠信息和项目信息的披露。限于本人的水平,论文在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没有考虑道的地方,对各指标之间关系未做进一步探讨,缺少评估对象之间的可对比性等问题,以期在今后的研究阶段给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