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当前,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卫生科技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离不开科研项目的支撑。尤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投入大幅度增加。科研绩效评价是推动政府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科技管理和政府决策的核心内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作为科技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各界关注。随着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不断强化,科研项目作为中央财政资助的对象之一,国家日益重视财政支出的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和评价。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实施,因此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一些新模式、新方法也在逐步优化完善。但是就现有资料来看,由于我国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起步晚、研究较少,仍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和评价方法待优化等问题,制约了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既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又是科技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弥补该领域科技评价缺失以及提升公共卫生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为科技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发挥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水平,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公共卫生科研项目为对象,在对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指标、方法、标准等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为推进我国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的分为:(1)构建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标准。(2)开展山东省高校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验证评价体系。(3)利用质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对科研项目绩效存在问题进行补充。(4)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提高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水平的对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本研究资料主要包括:(1)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数据,来源于文献研究资料和德尔菲法专家组匿名函询资料。(2)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6所高校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调研数据,包括2006—2020年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相关数据信息。(3)质性研究数据来源于实证研究中公共卫生科研项目负责人访谈资料。研究内容和方法(1)构建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确立绩效评价框架和结构,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拟定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利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通过信效度检验结果修改指标体系,最终形成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数据包络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高校公共卫生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确定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2)实证研究对山东省6所高校163项公共卫生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科研项目投入和成果产出等定量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模糊评价对社会经济影响等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利用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数据包络分析和模糊评价的结果计算出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得分。并对影响科研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质性研究根据实证研究分析结果,采用质性访谈展开针对性研究。本研究运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对选取的实证研究中公共卫生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依据信息饱和原则,最终共访谈13名科研项目负责人,将其访谈记录转为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完成编码与归纳,并利用内容分析法提炼访谈资料中科研项目绩效相关的问题和因素。研究结果(1)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式搭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44项三级指标,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一级指标包括项目基础评价(含5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社会政策环境、科研基础、团队素质、立项背景、管理制度)、项目进程评价(含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项目资金情况、项目中期情况、项目结题情况)、项目成效评价(含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科技成果、其他成果、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效益)。将数据包络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形成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2)公共卫生科研项目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①数据包络分析结果:综合效率均值为0.410,纯技术效率均数为0.464,规模效率均数为0.872。DEA有效的共有8个(4.9%),弱DEA有效的共有10个(6.1%),非DEA有效的共有145个(89.0%)。规模效率未达最佳的共151个(92.6%),其中规模报酬递增的有59个(39.0%)。②模糊评价结果:有161项(98.77%)的隶属等级为优、2项(1.23%)隶属等级为良。③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显示:评价结果得分区间为0~4分:样本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均值为2.468,标准差为0.62。科研项目综合绩效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等级优的科研项目共19个(11.66%)、等级良的项目共46个(28.22%)、等级为中等的项目共98项(60.12%)、未出现等级差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项目负责人年龄(β=0.039,P=0.000)与科研项目综合绩效得分有正相关性,即负责人年龄越大,科研项目综合绩效得分越高。对比女性项目负责人,男性项目负责人(β0.515,P=0.000)的科研项目综合绩效得分更高。对比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项目负责人(β=0.622,P=0.000)的科研项目综合绩效得分更高。(3)公共卫生科研项目负责人质性研究通过对科研项目绩效相关的问题和因素进行深入访谈,归纳为4类主题,依次为科研投入、科研产出、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并在各主题下又归纳出关联主题。不同等级科研项目绩效比较结果显示,优良等级组项目负责人认为影响科研项目绩效的最重要因素为成果数量(13分,31%),其次是科研基础资源(11分,26%);中等等级组项目负责人认为影响科研项目绩效的最重要因素为成果数量(12分,33%),其次是人力资源(10分,28%)。此外,通过访谈发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及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缺乏、经费利用效率欠佳、科研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成果质量和数量待提升、成果转化效率较低、荣誉奖项激励效力较差、管理制度措施缺乏实操性、绩效评价体系待完善、信息系统水平滞后等。结论与对策建议主要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包括项目基础、项目进程和项目成效3个一级指标,科研基础、立项背景、管理制度、项目资金情况、项目中期情况、项目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等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2)山东省高校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总体中等,绩效能够达到优良状态的项目数量较少。(3)不同等级科研项目负责人认为影响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均为成果数量;优良等级的次重要因素为科研基础设施,中等等级的次重要因素为人力资源。科研项目执行过程及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如下:科研人才和科研基础资源配置欠佳,团队协作和科研资源的效力未充分发挥,科研产出质量数量待提高和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管理措施和管理机制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且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对策建议:(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集聚科研资源优势;(4)强化项目监督管理,保障机制高效运转;(5)提高成果数量质量,推进成果转移转化;(6)加强知识成果保护,促进资源合作共享。研究创新与不足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逻辑框架,从科研项目整个周期为切入点对项目投入、项目过程、科研管理和成果效益等多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综合评价,构建了一套具有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实了公共卫生领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2)本研究通过将量化分析方法与质性分析方法有机结合,探索性地用于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通过对山东省高校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提供了有一定创新性的评价思路和研究视角。质性和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形成的结论更为全面客观,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模糊评价分析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对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评价途径。不足:(1)由于资料可得性受限的客观影响,本研究现场调查期间受到疫情影响,获取数据比较困难,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会影响评价模型的稳定性。(2)由于样本仅来源于山东省高校内,以及项目负责人对内容保密性的考量拒绝参与调查等情况,难免会存在偏倚,因此会使研究结论的代表性和外推性稍弱。(3)由于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效益具有回报周期长和成果产出形式多样的特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固化而需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