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的审美文化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扬传统民间文化,推动传统民间文化繁荣和兴盛成为新时期民族生命意识苏醒和强化的重要阶段。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其审美文化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是民族意识创新和发展的表现。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性、形象性、超功利性的审美文化特征,体现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独特理解。最早的安塞腰鼓起源为“巫仪学说”;另外,“劳动学说”也被作为安塞腰鼓起源说的记载;安塞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有了“战争说”的记载,这也为其独特而豪放的表演风格奠定了基础。发展到现在,安塞腰鼓的功能逐渐以健身和娱乐为主,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价值,演化为陕北地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对于安塞腰鼓审美文化特征的分析,以视觉、听觉角度为切入点,将人体的各种感官系统所接受到的讯息在审美过程中进行融合、分析和解读,并结合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特征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来探究总结安塞腰鼓的审美文化特征。首先,视觉审美,安塞腰鼓在服饰、妆容以及表演场地的选择方面,将色彩鲜明、对比突出、明暗变化、冷暖相映等颜色搭配作为表现视觉美感的主要形式。其次,听觉审美,具有民族特色的锣鼓唢呐合奏出陕北地区特有的调子,融合着铿锵有力的腰鼓锤击声,浑厚又不失婉转,纯朴又不失风韵。让观者从客观角度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带来的审美感受。最后是安塞腰鼓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换句话说,安塞腰鼓表演体现人的价值以及长久存在的人的情感。安塞腰鼓审美文化价值的体现离不开黄土地的文化大背景带来的影响。因此,对其审美文化价值的研究主要抓住三个方面:其一是在传承中确认伦理。宣扬重礼尚义伦理观的文化内涵;强调彰显纯朴自然的地域民风;迎合适应大众化审美需要的心理需求。其二是在参与中认同身份。崇尚“大”美的审美追求;彰显“人”本真的情感;实现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其三是在热舞中肯定生命;诉求表现群体意识形态;凸显强烈的民族仪式认同感;在共性中强调人的个性美。充分体现了人的价值。安塞腰鼓所附有的审美文化价值为其生存和发展带来契机,但也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在过度夸大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之下,其艺术性、美学特性被忽略,因此必须及时抓住主要矛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把握其精髓,有利于安塞腰鼓在文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之下,朝理性、可持续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出版界不断加强联系,互动与交流不断增多,使两国文学作品互译量也逐渐增多。通过文学作品的互译,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因此,正
南社是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重要的文学社团.虽然作风传统的南社受到过新文化界的批评,但南社事实上是新文化的前驱.该文所致力的目标,就是探索和表现南社在传统与现实的两
论文以莫言的创作分期、作品艺术世界人物群体分类、作家创作的外部文化环境与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等几个部分来分析论述莫言创作30年的整体风貌.莫言30年的创作生涯,据风格而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社会现象,反映着不同时期社会的人文风貌以及思想价值观念,不同时期的流行语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自然也成为了语言学者们关注
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是教育工作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联接人们心灵的纽带。教育要真正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就要关注人的完整性与个体性,维护学生的人
该文首先讨论了历史上文字与图像比较的背景,解释了文学语言和图像语言在符号学意义上的差别及各自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在本质上文学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是分离的,而图像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