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或Fuscoporia obliqua)属于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桦褐孔菌分布于北美、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和吉林省。桦褐孔菌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病毒、抗突变、降低血糖等功效。桦褐孔菌富含大量的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固醇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固醇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对预防与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对肝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但桦褐孔菌对心血管作用及肝保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肝部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同时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也高于其他的疾病。因此开发能够有效预防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研究桦褐孔菌对心血管与肝保护的治疗作用,本实验从两部分做了实验。首先进行了肝保护方面的实验,肝保护是在肝病没有真正威胁人类健康的时候进行有效的预防,加强保健,为人类健康长寿作出贡献。我们使用D-氨基半乳糖和内毒素合用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每日对小鼠灌胃,以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为测定指标进行了实验。其次对桦褐孔菌进行醇提,并对提取后的各个萃取部分—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单体分离。用单体进行了WST-1实验,确定化合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桦褐孔菌醇提后的各个萃取部分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的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肝保护有效部位。(2)采用反复的硅胶柱层析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共得到9个晶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以及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分别为白桦脂醇(Ⅰ);5,6二氢麦角甾醇(Ⅱ);羊毛甾醇(Ⅲ);桦褐孔菌醇(Ⅳ);栓菌酸(Ⅴ);甘露醇(Ⅵ);烟酸(Ⅶ);3,22,25三羟基羊毛甾醇8烯(Ⅷ);(3)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6进行的WST-1试验结果表明,对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有特殊历史的国家,在经历了人治的千年沧桑之后,正步履艰难地向法治国家迈进。法治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
测算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广东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
本文选用聚偏氟乙烯作为膜材料,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聚乙二醇为添加剂,采用湿法纺丝成膜,对影响膜性能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用所制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对TNT废水进行了膜萃取实验。用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t是十分珍稀而又名贵的药用真菌,以菌核入药。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是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5432例的经验介绍房广才潘晓雯徐光华孟娟丁建章我院高压氧科自1979年建科以来,共救治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5432例(含迟发脑病183例),在诊断与治疗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对CO中毒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中国缺粮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考虑气候波动和自然灾害影响,将缺粮区区分为常年缺粮区和潜在缺粮区,同时运用聚类方法,分
介绍了锦屏水电站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常用监测与分析工具,分析了该系统在投产初期的不足,阐述了锦屏水电站实施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现实意义。
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约翰·密尔以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 ,在对启蒙时期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重构了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理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且已被视为全球范围内腹泻类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副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