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青少年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群体。由于长期处在少人沟通、多人指点的特殊环境中,久而久之使得这群孩子产生了被抛弃感,从而导致了心理敏感、生性多疑、缺乏安全感等性格特点,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完整人格形成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情绪问题将会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青少年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群体。由于长期处在少人沟通、多人指点的特殊环境中,久而久之使得这群孩子产生了被抛弃感,从而导致了心理敏感、生性多疑、缺乏安全感等性格特点,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完整人格形成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情绪问题将会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采用社会工作个案模式,有意识地选取某单亲家庭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心理测试量表、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预估案主的情绪管理现状及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多维度分析。依据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专业理论,制定个案服务计划。之后以优势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从情绪认知、自我激励、情绪表达与调适、社会支持网络重塑四个方面为案主提供介入服务。通过知识学习、叙事治疗、情境练习等途径,引导案主提升情绪认知水平、聚焦优势形成自我激励、培养理性的情绪表达与调适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根本上实现案主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健康成长、顺利实现社会化。最后通过评估个案过程及结果,对本次介入服务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显示,案主“人际敏感”“焦虑情绪”及“情绪冲动”等症状的分数均处于正常范围,此次介入服务效果较为显著,案主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总体而言,从优势视角下单亲家庭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中发现,运用个案工作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情绪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能够较为精准地聚焦案主,更好地为其解决情绪困境,有效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但是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进行反思,发现仍存在以下不足:(1)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容易陷入伦理困境;(2)缺乏对案主服务的连续性,导致长期效果难以保障和有效评估;(3)实务过程缺乏多样性和吸引性;(4)研究缺乏普适性,推广性不足。因此笔者积极提出建议和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不仅要夯实理论基础,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创新服务内容,发挥介入功能最大化;要聚焦研究领域,深入对单亲家庭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的探讨。
其他文献
<正>1文献来源研究一:Babaei M,Jansen L,Balavarca Y,etal. Neoadjuvant therapy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clinical stageⅡ to Ⅲ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Variations and outcomes[J]. Clin Colorectal Cancer,2018,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结构的改变加之信息产业化浪潮引发的劳动力异地就业普遍化,使得许多子女难以在工作、养育后代与父母养老三者之间做出权衡,对于F市这一五线城市来说,年轻人才的大量外流已成大势所趋,空巢老人养老也就更成问题。然而调查显示,即使独守空巢,F市的许多老年人依旧不愿接受院舍照顾。以此为研究起点,笔者以F市A社区为例,针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探讨他们对院舍照顾的排斥问题,并提出相关的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社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地理位置等问题的制约,造成了城乡社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导致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缓慢,农村社区治理难以有效推进。当前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挑战诸多挑战,传统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无法解决当前农村社区面临的困境,同时也难以满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随着离婚率的攀升,离异单亲母亲群体正逐渐壮大,其中那些处于贫困的单亲妇女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实现工作自立等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对于贫困单亲妇女而言,家政工作因其入职门槛低且社会对家政服务需求的扩大而成为该群体主要的就业领域。本论文基于H市某家政公司的女工群体,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其中15名贫困单亲家政女工开展深入访谈,立足于生命历程理论和抗逆力理论“过程说”的内涵,对研究对象的抗逆力发展过程进行分
作为一种带有负面和贬低意味的分类范畴,污名现象的产生及维系已得到了众多的研究关注。其中戒毒康复群体作为曾经有过违法经历且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与后果的社会边缘群体,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污名,对该群体污名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益于验证及拓展相关污名形成的研究所得,同时对禁毒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如何针对性的采用专业方法帮助戒毒康复群体顺利回归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
残疾人作为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就业时经常面临诸多阻碍。依据学术界的观点,社会支持是依附于个体与他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络,可帮助残疾人解决现有的就业困境。笔者在社工机构实习阶段关注到“残疾人就业需求不断增多”的问题,并由此产生“残疾人就业支持主体是否也趋于多元化”以及“残疾人现有就业支持力量是否真正发挥作用”的思考,希望通过具体的研究,了解残疾人就业支持的现实情况。为此,笔者基于所在社工机构的条件,
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我国的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儿童发展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致力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下沉社区。在社区开展儿童服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政府要在实施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同时鼓励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服务。因此在社区内开展儿童服务站项目是非常必要
中央政府目前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其中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是实现儿童福利服务的关键环节。儿童福利递送中各福利供给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儿童福利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其良性互动也是儿童及其所在家庭接收服务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S市儿童服务站合作项目为例,通过访谈法与观察法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探讨在儿童服务站服务递送中所涉及的需求评估、规划、支持与反馈等维度下,政府、各
本研究以X县社工站中的低保群体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底层贫弱群体的微观视角出发,对社工站中农村低保对象的受助经验进行叙述分析,发现其在受助经验要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受助原因方面,受助者将申请低保的原因归结为非人为的个人原因,贫困与个人主观努力无关;2、低保水平方面,呈现出农村低保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3、救助类型方面,受助者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的现金救助,还叙述了对基本服务救助的不满
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高龄老人数量也随之递增。高龄老人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同辈交往范围缩小,在社区中逐渐成为边缘群体。高龄老人经历了单位制时期,尤其对于单位型社区的高龄老人来说“单位”更加具有特殊意义,单位型社区的高龄老人有着深厚的单位情结。因此,在对单位型社区高龄老人同辈支持网络建构的过程中,通过缅怀的方式引导高龄老人回顾单位的历程以及往事经历,挖掘单位文化资源作为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