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阅读越来越成为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到,大纲要求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近年来,背景知识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重视,它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也被“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所解释。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篇章自身不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当受众将自己原有的背景知识与篇章所提供的语言及文化信息融合起来以后,理解才能发生,这种受众大脑中原有的结构化背景知识和前验被称之“图式知识”(schemata)。最近十多年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及学者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图式知识富有超强的概括性和诠释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缺乏图式背景知识或者不适当地使用自身的图式知识,阅读理解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而适当地运用图式知识能够促成阅读理解的产生。 为了更进一步地指导教师及学生该加强何种图式知识,以达到提高理解能力的最大化,本文主要探讨在图式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理工科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效率的相关性。 本文首先讨论了阅读效率的定义及相关研究,阅读策略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研究,图式理论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形成了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阅读策略细分为22个具体项目,设计了阅读测试卷及阅读策略调查问卷,采用阅读测试和阅读策略问卷调查等研究手段对湖南某高校理工科2个本科班学生进行阅读测试,再请其填写问卷获得了实验数据。最后,收集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影响阅读效率相关的因素。本文研究问题是:1.EFL学生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策略使用现状如何?2.受试者阅读效率的现状是什么?3.高效率组与低效率组学生阅读策略与阅读效率相关性如何?有何差异?为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理工科EFL学生中阅读高效率学生更多地使用相关策略以激发其形式图式以提高理解能力,而低效率学生则更多地使用语言图式相关的策略以求得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文章,缺乏了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其形式图式,造成阻碍理解文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