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一员,骆宾基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与独特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壮美的北国图画。骆宾基的小说多以战争题材、民众日常生活题材为主,但这并不能湮没骆宾基小说中对地域民俗风情的呈现。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身份决定了骆宾基的大多数文学作品是以东北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他以清新的文风和温情的笔调将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东北特有的地域风情、民族品格、人格魅力,同时也展现出了他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论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选题的意义与目的、选题的研究现状、选题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民俗学的视角,对作品中的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进行整理与归纳。通过对民俗事象的研究,分析精神民俗的神秘色彩;了解民众的生活状态;探讨民族与民族间、民族与种族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骆宾基小说的民俗书写特征,从民俗书写的叙事特征中体会骆宾基对主观叙述视角的运用,对平凡小人物的描摹,对虚实相生、悲喜交融叙事手法的运用;从民俗书写的诗性审美中体会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环境描写的诗意性;从民俗书写的时空符号中了解时间与空间在生产实践、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第四部分,着重阐述骆宾基小说民俗书写的文化意蕴,从骆宾基小说民俗书写的情感倾向、心理探究、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洞悉作者的乡土之情,探索民俗文化心理成因,分析其存在的现实意义。骆宾基小说民俗书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承载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变革与习俗的变迁,揭示了东北民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其中,骆宾基对“本土民俗”与“异域风情”民俗事象的描写,为民俗文化差异研究提供了参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记录了那个灾难沉重、民族危急、战火连绵的时代,存在的悲哀、苦闷等众多社会情绪;对战争之恶、人性之恶的批判,呈现了骆宾基民俗书写的现实意义;对乡土的描写,表达了对回归故土的渴望,也是对顽强不屈的生命意识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