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肌肉系统是驱动人类日常运动的一种生物结构型执行器,具有适应性好,功能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将肌肉模型应用到半被动双足机器人中,增加机器人系统结构的柔顺特性和仿人特性,在双足机器人行走时就能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本文从仿人行走步态控制机理出发,研究了基于肌肉模型的半被动双足机器人在平面上的行走控制问题。该研究有利于探究人类自身的结构组成和行走规律,还能够为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提供设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肉系统是驱动人类日常运动的一种生物结构型执行器,具有适应性好,功能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将肌肉模型应用到半被动双足机器人中,增加机器人系统结构的柔顺特性和仿人特性,在双足机器人行走时就能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本文从仿人行走步态控制机理出发,研究了基于肌肉模型的半被动双足机器人在平面上的行走控制问题。该研究有利于探究人类自身的结构组成和行走规律,还能够为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提供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改进传统的Hill-type肌肉模型,推导了该肌肉系统的本构方程,并进行机理分析和可行性验证,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肌肉模型具有良好的仿生特性。用肌肉模型替换了可变刚度的弹簧负载倒立摆双足机器人模型中的弹簧系统,得到质点-肌肉模型的双足机器人系统,分析机器人的行走状态以及肌肉系统在双足机器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作用。(2)建立质点-肌肉模型双足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仿人控制策略包括肌肉模型的主、被动伸缩实现系统能量的调整,以及固定着陆点和基于速度调整的摆动腿控制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能量调整控制器的有效性,两种摆动腿控制方法均可实现质点-肌肉模型机器人在平面上的周期性稳定行走。扰动下,系统可快速反应并重新进入稳定行走状态,基于速度调整的摆动腿控制方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3)在质点-肌肉模型双足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躯干自由度,得到躯干-肌肉模型的双足机器人。详细推导了该机器人系统在单腿支撑阶段和双腿支撑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对无控制的躯干-肌肉模型双足机器人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无控系统无法正常行走,需要设计相应的控制器。(4)采用两种方案对躯干-肌肉模型双足机器人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一种方案采用了预设运动轨迹的方法设计了控制器,回归三个控制量误差,并对其进行阶段式PID控制,形成闭环调节。第二种方案引入了髋关节肌肉模型保证躯干的姿态稳定,采用基于肌肉伸缩的能量自适应方法和基于速度调整的摆动腿调节方法设计了控制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躯干-肌肉模型双足机器人系统在两种控制器下的步态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两种控制器均可以实现躯干-肌肉模型机器人系统在平面上的稳定行走,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预设固定轨迹的控制器的鲁棒性能更强,但能量调整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能量自适应特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kurtosisimaging,DK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横向弛豫时间定量(T2-mapping)成像评估对比剂相关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A-AKI)向持续性肾功能不全(Per
人体的生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包含丰富生理信息的信号,而全面且准确的探测生物体内生理环境是诊断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健康已成为人类生活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能够有效将人体生理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电信号的多种传感器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生理学指标中,血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当前,有关血压监测的研究在产业领域及科研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植入式血压监测器件能够在临
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Cs Pb X3NCs,X=Cl,Br,I)因量子效率高、半高宽窄、可见光全光谱带隙可调、吸收系数大(10~5cm-1)等优异的特性,广泛应用于LED照明、背光显示、微激光、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等诸多领域。然而,作为一种离子型晶体,易受到氧、水、热、光等外部环境影响,从而产生离子键解离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钙钛矿纳米晶的光学性能,而且严重制约了其应用。近年来,离子掺杂、
研究背景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由骨组织与软骨组织组成,主要起源于三种不同胚层的细胞,通过两种骨化方式发育而成: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其中,软骨内成骨是躯干骨和四肢骨的主要成骨方式;在软骨内成骨的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增殖、成骨细胞的分化及血管的生成紧密协调并介导软骨组织到骨形成的转变,软骨发育异常或骨形成障碍均能导致骨发育不良、矮小畸形等。在骨发育过程中,成骨过程受到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及激素等的严密调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目标,我国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能源消耗、浪费的现象,尤其是制糖企业,大多存在因设备老旧,技术更新慢,运行效率低以及大量的余(废)热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不利于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制糖过程中能量消耗最为显著的环节在锅炉和煮糖工段。基于此背景,本文展开了糖厂锅炉和煮糖工段能量分析和能效提升的研究,基于糖厂锅炉能效测试数据分析了锅炉的能效现状、影响因素及节
近年来,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存储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便携式的储能技术主要由电池完成。人们需要适时寻找电池的位置、更换电池以及检测电池是否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转化电子器件所在环境中的能量为电能。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作为一项新兴的能源转化技术,已被证实了可以将环境中低频的、杂乱的、分布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TENG具有材质选用范围广、制造工序简便、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长时循环稳定性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作可便携式设备、电动车和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随着相关电子设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放电容量、良好倍率性能,长时循环稳定的电极材料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锂的储量有限,锂价格逐年快速上升,限制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大规模储能中的应用。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似工作原理、成本低廉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
半胱氨酸(Cys)作为一种重要的硫醇生物分子,在蛋白质的合成、酶的活性位点以及维持氧化还原平衡等基本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一系列具有高灵敏度的分子成像探针,并用于体外和体内半胱氨酸的定量检测和可视化,对于研究半胱氨酸在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激活型近红外(NIR)成像探针由于具有强组织穿透力、高信号背景比、高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突出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检测和生物成像领域。
多环芳烃具有较低的水溶性、高脂溶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被定义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土壤、自然水体和废水中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目前有机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有热脱附、生物修复和化学氧化修复,其中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对话助手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人们不再满足于智能对话助手简单的问答功能,赋予智能对话助手情感成为人们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对话情感识别也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公用对话数据集的涌现和多媒体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为对话情感识别任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基于多方对话情感识别数据集MELD和多方对话关系抽取数据集Dialog RE展开研究,针对多方对话中的说话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