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生态危机造成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危害,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和人民所呼吁的改革的迫切要求,蕴含了历史责任、现实反思、全球伦理,事关国本和民族命运。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恶化形势,习近平在出席会议、发表讲演和调研考察中,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言论,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和思路,标志着我国正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端于他在陕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与民共苦的7年知青生活,起步于在正定县、厦门市、宁德市任领导期间,发展于在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任领导期间,成形拓展于任国家领导人之后,呈现“实践——环境——生态——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概念演进发展过程。其精髓在于:不单纯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五位一体共同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民族发展薪火相传;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采取综合创新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规律、实践观的观点认识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华夏民族发展的关系,运用自然规律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善于从主要矛盾、根本问题着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保护观和发展观,吸收了国际生态治理理论如生态型资源循环理论、系统工程方法等科学观点和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对增进人民福祉具有积极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