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特殊,动力灾害频发。乌东煤矿急倾斜煤层层间夹持巨厚岩柱,岩柱破裂、失稳是诱发开采空间动力灾害事故的力源之一,岩柱失稳诱发动灾事故严重制约矿井安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特殊,动力灾害频发。乌东煤矿急倾斜煤层层间夹持巨厚岩柱,岩柱破裂、失稳是诱发开采空间动力灾害事故的力源之一,岩柱失稳诱发动灾事故严重制约矿井安全生产。急倾斜赋存条件与高阶段水平分段开采方法决定了岩柱失稳机制与诱灾过程具有复杂性,因而开展急倾斜煤层层间岩柱动力失稳致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乌东煤矿南采区急倾斜煤层层间巨厚岩柱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动力灾害影响因素;基于急倾斜煤岩体结构特征构建力学模型,揭示岩柱失稳致灾机制;借助FLAC3D数值计算软件,验证力学模型的合理性;运用声发射、地质雷达等监测手段,预测岩柱动力失稳诱灾倾向性区域,提出动力灾害防治措施,现场实施并评估防治效果。地质调查表明硬底-硬煤-硬顶条件下煤层、顶板厚度大,层间岩柱(顶、底板)坚固完整,为动力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乌东煤矿南采区开采深度350m,在当前开采条件下达到了动力灾害频发临界开采深度;基于急倾斜煤岩结构,构建了急倾斜岩柱应力撬转效应(stress leverage rotation effect,SLRE)力学模型,应力撬转作用为动力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力源条件;数值计算表明岩柱基座出现活化,运动趋势显著,岩柱变形矢量特征与岩柱撬转运动趋势相吻合;分析现场监测数据,煤岩体能量释放总体呈现―平缓-升高-平缓‖变化特征,并显现出一定的周期性(23-30天),岩柱失稳致灾过程可分为扰动破裂、应力挤压、断裂失稳和应力重构4个阶段;结合监测结果与岩柱失稳致灾机制,考虑岩性、开采等动力灾害孕育条件,预测了当前开采条件下岩柱动力失稳诱灾倾向区域,分别位于B1-2煤层+500m~+510m区域开采煤体、B3-6煤层+475m~+485m区域岩柱侧煤体;依据预测结果,提出煤层注水、岩柱注水、岩柱深孔爆破等动力灾害防治措施并确定相关参数,经现场实施与效果评价,动力灾害防治措施科学有效。研究结果对相似开采条件下动力灾害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综述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棒磨山铁矿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对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 论文首先论述了安全评价的方法,确定了
近年来随着微光学的发展,微光学器件在许多的领域和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透镜阵列作为重要的微光学元件其中功不可没。其所应用的领域包括光学传感,光通信,光互连,光纤耦合等方面。目前制作微透镜阵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热压印成型技术因其工艺参数易控制,且可大批量重复生产,成为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课题,但其对模板精度要求极高,脱模困难,模具不易清洗,模板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为了降低热压印成型技术对模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瓦斯爆炸事故频发,已经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毁。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已经成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煤与瓦斯安全共采
该型桥壳是国内很少涉及的大型铸钢件桥壳,用于支承载重卡车的主减速器、半轴和差速器等基础件,因其质量对工程车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制造要求
本论文在分析地面沉降对城市生命线危害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其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其国内外评估方法,对地面沉降造成的生命线工程经济损失评估进行
项目计划排程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做好项目的规划,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突入其来的失败和痛苦。近几十年来,项目计划排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产生了许多成果,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限制或缺陷。针对企业对项目计划排程系统的需求以及排程研究的一些不足,本文首先给出了本课题研究的项目排程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水模型的快速排程算法思想,验证了该算法在项目
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开采也有很大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采煤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煤矿中顶板事故数量居高不下,然而顶板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巷道支护不及时,巷道支护力度不够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具有多发性,且破坏性大,一旦出现事故损失非常严重。一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评定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断裂力学理论不断
摩托车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一,从其被发明到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其便捷的驾驶方式和很好的路面适应性,仍然有很大市场。摩托车的减震效果直接影响着摩托车行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也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工程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