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我国实施改革住房制度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在整个宏观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关键,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崛起慢慢地与实际中的实体经济的联系与支撑发生断层。于是,为了能够防范房地产行业风险危及到宏观经济层面以及我国金融安全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紧缩型政策,但房价的响应并没有达到政府预期想要得到的效果,它并没有停止上涨的趋势。究其原因,房地产行业实际上是一个前期资金需求量非常大的行业,又因为居民对于购房这件事始终非常有意愿且是确实需要的,故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时即使对正规商业银行方面的贷款利率能够有所控制,但是对于房地产行业,因为存在影子银行方面这种并没有被政府有效监管或者几乎没有被监管到的金融机构,导致房地产依然能够在紧缩货币政策实施时获得融资,便导致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失效”的结果,使得政府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调节房价和宏观经济的能力减弱。因此了解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运行机制,不仅仅能够更加进一步明晰如何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还能够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从而能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作用得到有效提高,使得宏观经济更加稳健发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11年来的季度数据,将银行层面数据和影子银行规模等宏观因素纳入BFAVAR模型统一分析,研究了影子银行的存在对货币政策调控房价进而调节宏观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影子银行影响紧缩型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渠道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房价与宏观经济(GDP)有相同变化趋势,但房价的波动幅度更大,时间间隔更短;货币政策对房价引起的金融周期到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动传导有熨平能力。(2)数量型货币政策在实施时比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初期时调节宏观经济的效果更好,但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持续更长。并且验证了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来源的渠道是表外的同业业务,且影子银行业务更多地出现在股份制银行,通过该渠道使得价格型的紧缩型货币政策“失效”。(3)在紧缩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的存在强化了房价引起的金融周期波动到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动传导,弱化了货币政策对振动传导的熨平能力;影子银行通过银行的同业业务渠道使得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节“失效”,弱化了货币政策通过调节房价进而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