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进行石蜡切片探索其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研究B型烟粉虱体内的重要解毒酶系——羧酸酯酶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阐明烟粉虱消化生理及相关的食性进化机制奠定组织学和生理学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B型烟粉虱进行连续石蜡切片,掌握了烟粉虱成虫切片基本方法步骤。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较为清晰的观察到烟粉虱的肌肉、唾腺、脂肪体、中肠等组织结构,将对随后开展的组织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米用L25(56)正交表设计,探索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最佳测定条件。研究结果显示:(1)烟粉虱羧酸酯酶最佳测定条件组合为:酶浓度为20 heads/mL、底物浓度为4.0×10-4mol/1、pH为7.0、温度为30℃、时间为10 min,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2)烟粉虱乙酰胆碱酯酶最佳测定条件组合为:酶浓度为20heads/mL,底物浓度为8.0×10-4mol/L,pH为7.5,温度为45℃,时间为5 min,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时间>酶浓度>温度>pH>底物浓度。
3.对转移到56种寄主植物上48h后的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比活力值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羧酸酯酶比活力差异很大,但寄主植物种类之间缺乏清晰的相互关系,羧酸酯酶比活力的差异呈连续渐变型,统计显示烟粉虱羧酸酯酶比活力的数值呈正态分布,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仍然不明朗,推论认为烟粉虱的解毒酶可能针对寄主群存在一个平均的表达水平,高于或低于酯酶平均水平的相关寄主植物在概率上趋于减少。
4.通过连续测定饲养在6种寄主植物(黄瓜、苦瓜、水瓜、木瓜、薄荷、金银花)上的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探索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显示,测定的6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羧酸酯酶的活性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而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倾向,且时间段内各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的变化节律有趋于一致的倾向,与预期不一致,此结果暗示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的活性变化除寄主植物外,尚与时间相关。
5.不同取食背景下的烟粉虱转移到相同的寄主植物上后,其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有极显著的差异,烟粉虱的羧酸酯酶会被不同的取食背景“驯化”,即烟粉虱在同种寄主植物上取食一段时间后,其体内的羧酸酯酶仍然会相应的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这可能烟粉虱寄主适应的机制的一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