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是在人们退休时提供一笔合理的养老金,实现一定的目标替代率。没有考虑目标替代率及其实现程度的评估方法,并不能为评价制度是否成功提供充分的信息。结合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及调整历史,本文基于目标替代率,试图从公平和制度转变有效条件等角度,对养老保险转轨时期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转轨时期产生的“老人”、“中人”、“新人”为研究对象。文章的研究结果对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与效果评价体系建立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在综合比较国内外养老保险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指出本文的选题意义,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定本文的研究视角,并设计了研究方案;第二章为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理论分析。在明确界定养老保险目标和目标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政策制定者选择的预期要实现的目标替代率及制度运行后的实际替代率概念。分析目标替代率的合理水平,从我国以往政策以及行政法规、规章中寻找我国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定量水平的依据。从制度环境、制度设计等方面分析影响养老保险实际替代率形成的因素;第三章基于目标替代率选取评价养老保险改革的指标。分别从社会福利改进标准、公平、防范老年贫困角度提出判断依据,为制度评价打下基础;第四章为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替代率,分析不同经济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特征以及替代率特征,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及调整对替代率可能形成的影响。归纳总结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老人”、“中人”、“新人”的划分和待遇计发办法,各自的特点;第五章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际替代率的现状。统计全国退休人口的实际替代率现状,基于抽样分析“老人”、“中人”、“新人”的实际替代率及未来可能的替代率,并进行历史纵向比较和群体间横向比较,考虑性别因素和退休时间对实际替代率的影响。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归纳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实现存在的问题,对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效果进行评价,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和建立完善制度配套措施角度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