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开展宫颈癌的筛查,特别是对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一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断和及时治疗,使宫颈癌的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指的是宫颈癌前病变至原位癌的连续过程,依据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分为Ⅰ、Ⅱ、Ⅲ级。CIN的自然病程可能有3种结局,即病变消退、维持不变和病变进展。由于12~50%未经治疗的重度宫颈癌前病变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浸润癌,目前临床仅仅根据形态学改变无法判定究竟哪种癌前病变可能消退,进展或持续存在,因此,如果使用某种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指标能够辅助判定宫颈癌前病变的转归,对于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将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和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是调节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粘附反应的重要媒介,对维持组织结构形态起重要作用。研究已显示,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在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中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等密切相关,也与宫颈癌的分化的浸润关系密切。关于E-cadherin和β-catenin与CIN进展间的关系,虽然有研究显示E-cadherin和β-catenin在CIN各级中表达下降,认为其与CIN进展有关,但其在CIN各级中的表达情况还有待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明确,为最终明确其在CIN进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本课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在CIN各级表达情况,了解E-cadherin和β-catenin与CIN进展间的关系,为临床判断CIN的潜在恶性程度提供指标。研究目的观察钙黏附素(E-cad)和β-连接素(β-ca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经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组织标本51例。所有病例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Ⅱ)阳性,年龄28~49岁,中位年龄34岁。其中柱状上皮移位(columnar ectopy)10例、CINⅠ级9例、CIN Ⅱ级18例、CIN Ⅲ级1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实行放化疗或宫颈物理治疗,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全部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2.检测试剂
E-Cadherin (4A2C7)、Catenin (CAT-5H10) 单克隆抗体(即用型),通用型SP试剂盒(即用型)、DAB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采用微波抗原修复 (pH8.0枸橼缓冲液)。
3.实验方法
临床收集宫颈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和β
-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S-P法染色,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后,加入过氧化物酶阻断溶液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抗原修复后加入第一抗体,4℃冰箱过夜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室温下孵育后再加入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分别用已知阳性的结肠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
4.结果的判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结肠黏膜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DAB显色。光镜下观察并摄片,阳性标准为细胞膜上、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出现棕色颗粒。
正常表达为膜表达,在膜上或膜质同时表达,且阳性细胞面积大于观察面积的80%为正常表达。异位表达包括胞质型、异质型,异常表达有胞质型、异质型表达及表达缺失。
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每张切片在光镜下取5个高倍视野,输入计算机,经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其平均光密度值(A),通过平均光密度的数值来比较其表达强度的高低。
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l3ce)检验,非正态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相关分析,取P<0.05为检验标准。
实验结果
1.E-cadher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E-cadher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织、各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6.7%和55.6%、42.9%,即从柱状上皮移位→CIN Ⅰ级→CIN Ⅱ级-CINⅢ级,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cadher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分别为:0.0866±0.0392、0.073±0.0122、0.0467±0.0056、0.0396±0.0097。E-cadherin的表达在柱状上皮移位组、不同级别宫颈CIN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组间比较柱状上皮移位组高于CINⅡ~Ⅲ级组; CIN Ⅰ级组高于CIN Ⅱ~Ⅲ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柱状上皮移位组与CIN Ⅰ级组差异不显著;CIN Ⅱ级组与CINⅢ级组差异不显著(P值均>0.05)。
2.β-caten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β-caten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织、CIN各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7.8%和61.1%、50.0%,即从柱状上皮移位→CIN Ⅰ级→CIN Ⅱ级→CINⅢ级,E-cad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β-caten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分别为:0.1101±0.0116、0.1016±0.0108、0.0711±0.0062、0.0515±0.0091。β-catenin的表达在柱状上皮移位组、不同级别宫颈CIN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组间比较柱状上皮移位组高于CIN Ⅱ~Ⅲ级组; CIN Ⅰ级组高于CIN Ⅱ~Ⅲ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柱状上皮移位组与CIN Ⅰ级组差异不显著;CIN Ⅱ级组与CINⅢ级组差异不显著(P值均>0.05)。
3、钙黏附素和β-连接素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柱状上皮移位组、CIN Ⅰ级、CIN Ⅱ级、CINⅢ级中,钙黏附素和β-连接素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二者的平均光密度值(A)正相关(r=2.546,P=0.018<0.05)。钙黏附素及β-连接素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有相关性。
结论
1、从柱状上皮移位→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这一过程中,钙黏附素的表达逐渐下降,钙黏附素表达下调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相关。
2、β-连接素在柱状上皮移位→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其表达下调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相关。
3、钙黏附素、β-连接素及其复合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进展相关,在判断CIN的潜在恶性程度、估计其预后中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