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作家的登场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他们小说中对青春的书写和思考更是引来了无数争辩和批评,不同的阅读人群从他们的小说中解读出了迥异的思想内涵。“80后”出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环境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同时也由此引发了文学上的“代际”现象。他们为“自我”而写,写作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由这些青春小说所折射出来的是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他们书写出了最真实的自我,并让无数个青年读者找到了共鸣。“80后”青春小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群体的无限发展希望,这些作品为两代人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让“80后”青春群体得到客观审视和评价,这正是青春小说存在的重要意义。在“80后”小说的青春书写中主要有三大主题:叛逆、残酷和忧伤。他们不断地呼喊着要逃离,并以不同的方式达成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叛逆出走。然而,他们的离开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归来。他们以叛逆为伪装,内心期待着爱,在矛盾中共同经历着寻求父辈认同的挣扎的心理历程。“80后”承载着太多爱的负担,他们为了自已的成长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他们需要的是父辈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让他们完成青春的洗礼,撑起自己的未来。残酷青春是青春书写中最鲜明的标签,他们用最极致的方式宣泄着青春的疯狂,他们在自戕的疼痛中反省着生命与爱。所有的残酷来源都有据可循,极致化书写背后隐藏着他们刻骨铭心的成长体验,他们用彻底的嘶吼企图换来外界的关注,敏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承担着青春的隐痛。在理想与现实悬殊差距、毁灭与重生的循环往复中,忧伤的青春特质让他们将情感不断地内化,在自我的反复咀嚼中幻化出多彩的艺术形式,直至提炼出超越现实的艺术美。忧伤的书写展现给读者“80后”最真实的情感百态,正是充满缺憾的不完美推动着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自我疗伤,也在不断地前行。文学创作始终离不开市场这把双刃剑,“80后”小说崛起于市场的精心包装营销,市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创作倾向,“80后”作家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接受着社会各界的检验,他们也在寻找着一个平衡点能够支撑起优质创作和市场认可双重保障。在市场媒介的多重作用力下,“80后”小说被赋予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80后”文学还在处于未完成时,我们不能用早已成形的文学形态去要求新兴的他们,而是应当寻求审美的多元化,在批评中引导“80后”小说绽放异彩。倘若告别了青春岁月,“80后”小说依然承载着一代代人的青春回忆,在市场消费和主流话语的双重冲击中,“80后”小说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不断地超越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