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结局及提高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次确诊,并于后期行allo-HSCT的42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指标、初次诊断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移植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基因突变、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移植后是否出现疾病复发等对患者移植后总体生存(OS)率与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患者OS率及DFS率进行统计描述,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A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患者移植后OS及DFS的危险因素。结果1、42例被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女性20例(20/42,47.6%),男性22例(22/42,52.4%);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0(14-57)岁;根据FAB进行分型:M11例(1/42,2.4%),M2 23例(23/42,54.8%),M4 5例(5/42,11.9%),M5 10例(10/42,23.8%),M6 3例(3/42,7.1%)。根据2018年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AML临床实践指南,依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预后中等组12例(12/42,28.6%),预后不良组26例(26/42,61.9%),不能分组4例(4/42,9.5%)。其中1例患者植入失败,直接导致死亡,其余41例均获得造血重建。2、42例患者中40例于初次诊断时行突变基因检测,结果被检出较多的突变基因分别为DNMT3A突变(13/40,32.5%)、FLT3-ITD突变(10/40,25%)、TET2突变(8/40,20%)、CEBPA突变(6/40,15%)、KIT突变(6/40,15%);同时合并上述两种基因突变的有8例,合并三种基因突变的有3例。其中检出CEBPA突变的6例患者中,1例被检出合并FLT3、WT1突变,3例合并ASXL1突变,合并ASXL1突变的3例患者中有2例同时合并TET2突变。所有患者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按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相合分类,同胞HLA全相合12例,非亲缘供者HLA全相合4例,脐带血HLA全相合2例,亲缘HLA不全相合(单倍型相合)24例。3、移植前疾病达完全缓解(CR)的有25人(59.5%),未达CR的有17人(40.5%),单因素结果分析提示:移植前存在DNMT3A突变以及移植前疾病未达CR是影响患者移植后2年OS及DFS的危险因素。(1)移植前合并DNMT3A突变与未合并DNMT3A突变组患者OS(HR 18.63,95%CI 5.09-68.18,P<0.001)和DFS(HR 17.98,95%CI 4.90-65.99,P<0.001)相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移植前CR组与非CR组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HR 0.05,95%CI 0.01-0.23,POS<0.001;HR 0.04,95%CI 0.01-0.21,PDFS<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存在有DNMT3A突变(HR 8.77,95%CI 2.01-38.34,POS=0.004;HR 6.61,95%CI 1.54-28.28,PDFS=0.01)及移植前疾病未达CR(HR0.08,95%CI 0.01-0.47,POS=0.005;HR 0.07,95%CI 0.01-0.48,PDFS=0.006)可能是影响AML患者移植后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5、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一步分析DNMT3A突变及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对患者移植后2年OS率及DFS率的的影响,结果发现:(1)合并与未合并DNMT3A突变的两组患者2年OS率分别为0%VS(89.4±5.8)%(P<0.001);而两组患者的2年DFS率分别是0%VS(83.8±7.5)%(P<0.001)。(2)移植前CR组与非CR组的两组患者2年OS率分别为(91.6±5.7)%VS(19.6±10.9)%(P<0.001),而两组患者的2年DFS率分别为(91.6±5.7)%VS0%(P<0.001)。结论AML患者缓解后行allo-HSCT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前合并有DNMT3A突变以及移植前疾病未达CR可能是影响患者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且为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前合并DNMT3A突变及移植前疾病未达CR对患者移植后2年OS率及DFS率的影响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DNMT3A突变对预后影响的95%置信区间波动较大,可能与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相关,后期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去探究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