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台风都会对我国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对台风的模拟精度,考虑海气间相互作用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海气耦合模式被用于气旋与海洋的研究中。本文利用海气耦合模式COAWST(The fully coupled Atmosphere-Wave-Ocean model)及非耦合的大气 WRF(The Advanced Research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及海洋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分别对2008年第8号台风“凤凰”过境时期的大气及海洋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对于台风路径的模拟,耦合与非耦合的结果相似,说明气旋的路径主要受控于大尺度的环境场,而非通过耦合可以“解决”的局地过程。在耦合模式,考虑了海洋SST变化对台风的反馈之后,气旋的强度有所减弱。从相关性及均方根误差的统计来看,耦合模式对气旋的模拟优于非耦合模式。在海洋方面,耦合模式较准确地模拟出了气旋过境时海表温度的变化,与MER SST遥感数据相吻合,结果明显优于非耦合模式。研究气旋对海洋的响应发现,气旋在低TCHP(tropical cyclone heat potential)、26℃等温线及混合层深度浅的地区不会迅速增强。气旋下垫面不同的海表温度,主要影响气旋内核区(尤其是最大风速半径处)湿焓的分布情况,内核区下方海表温度下降1℃,湿焓通量减少36%~43%。海表温度越高,低层大气的湿静力能也就越高;气旋中心与外围湿静力能差越大,气旋的强度越强。统计海洋上层热力学变量与气旋强度间的相关性发现,距气旋中心50~200 km混合层深度与气旋强度相关性最好。其次为100~200 km、海洋100 m层以浅的温度及同水平范围的26 ℃等温线深度,再次为同水平范围的海表温度。气旋过境,海洋最显著的响应为海表温度的降低。对台风“凤凰”在大洋及近岸造成显著降温的区域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洋中的降温在50 m层之上主要因大风造成的垂向挟卷及海洋接收到的净热通量的减少(垂向扩散项)造成,而50 m以下则主要由垂向对流带来的冷水造成,水平对流对大洋中的降温贡献不大。在近岸地区,台湾岛东北部在“凤凰”过后,存在降温超过8℃的显著降温区,它是由气旋过境时持续的东风造成的上升流,将冷水“诱导”至表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