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河西走廊农村,当地传统生土民居仍然作为主要的住房形式大量存在并被使用着。传统生土民居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就地取材、建造简单等,同时传统生土民居还具有冬暖夏凉、亲和自然、不污染环境等生态优势。然而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正逐步改变,同时传统生土民居也存在结构安全性差、耐久性差等种种顽疾。所以生土民居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弃,在河西走廊地区正处于衰落状态。如何应对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在当地的衰落?本文认为,应分析其衰落的原因,探讨其有无再生的可能性,肯定和总结生土民居的生态优势,并且解决困扰生土民居存在和发展的顽疾,促使传统生土民居在当地的再生发展。论文首先从调研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现状开始,归纳了当地村民利用自然因素和防御自然的方法,同时也分析了传统生土民居在河西走廊地区衰落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无再生的可能性。然后论文对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进行生态性解析,从传统生土民居的就地取材、亲和自然的全生命周期、气候适应性、基地适应性、热舒适性、节能性、种植庭院等多方面总结了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经验。最后,论文利用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改进传统生土民居,解决困扰生土民居存在、发展的顽疾,引导传统生土民居再生。论文研究方法有调研法、归纳法、测试法、模拟法等。通过调研获得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的资料。通过归纳总结了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经验。通过对土坯墙房间与砖墙房间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对比分析表现出生土民居的热舒适性。用Ecotect软件模拟生土民居的采光状况和供暖、制冷能耗。以上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在就地取材、亲和自然等多方面存在巨大的生态优势,具有继承的必要性。同时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利用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可改进和消除,可见传统生土民居具有继承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应总结和研究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经验,宣传生态住房观念,引导村民建造和使用新型生土民居,使生土民居在河西走廊当地再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