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微分电纺纳米纤维膜分离油水乳液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采收率,进入开发后期的油田通常采用强化注水等技术来保持油藏压力和较大的驱动力,这使得原油含水乳化,水分难以被分离。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制备连续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为聚合物膜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契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多孔结构、高渗透性和特殊的表面性能在油包水乳液分离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单一纤维膜层无法有效分离复杂的乳液,所以根据根据乳液分离机理制备具有相对应的功能的膜层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为此,本文设计了复合多级纳米纤维膜,包括聚结层和亲油疏水的分离层。并根据不同层需要选择不同的添加剂,调控其添加比例及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绿色高效的分离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分离油包水乳液。当纺丝电压40kV,纺丝距离70mm,纺丝温度240℃、接收时间为3min时,在重力驱动下油通量达到1054L/(m2·h),分离效率达到90.4%。同时,对制备的PLA纳米纤维膜进行多巴胺涂覆表面亲水改性,其水接触角从128°下降至26°具有超亲水性。亲水PLA纤维膜能有效进行破乳聚结,油包水乳液中水珠平均尺寸由2.7μm增至25.2μm。可以作为复合多级纳米纤维膜的最外层纳米纤维聚结层。
  (2)在可降解的PLA中加入疏水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进行熔融共混后通过熔体微分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可提升PLA纤维膜拉伸强度和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当纺丝电压40kV,纺丝距离70mm,纺丝温度260℃,SiO2质量分数为6%时制备的纤维膜水接触角为138°,油接触角达到30°,其疏水亲油性能得到提高,同时纤维拉伸强度提高到48.9MPa。可作为复合多级纳米纤维膜的中间支撑分离层。
  (3)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在PLA纤维中加入硅油进行共混改性,能有效降低PLA材料的粘度。在纺丝电压40kV,纺丝距离70mm,纺丝温度240℃,硅油质量分数为4%时制备的纤维平均直径为480nm,水接触角为142°,疏水性能良好,纤维膜孔径集中分布在5~7μm,可以有效对油包水乳液中较小水珠进行拦截,对油包水乳液中水珠的截留率达到95%以上。可以作为复合多级纳米纤维膜内层超细分离层。
  综上,上述三种纤维膜可以满足表层聚结破乳,内层高效分离,且具备更高强度的复合多级纤维膜。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构建“效应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阐明其在内皮调控环节的主要作用机制。  方法:  1.以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进行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预测,将得到的
黄花油点草为(Tricyrtismaculata (D.Don)J.F.Macbr.)百合科油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羊角七,是陕西“太白七药”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在民间对血瘀证效果突出。本课题前期研究发现提取物具有显著增加血瘀小鼠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变化值,延长血瘀小鼠凝血时间及抗血瘀大鼠血栓形成作用,但其活血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如何尚未探明。基于此,本实验通过系
六味地黄方为传统滋补名方。出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方。由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方化裁而来。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经检索,目前市售的六味地黄制剂共涉及8个剂型,有煎膏剂、片剂、丸剂(丸、浓缩丸、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薄膜衣丸)、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等,共800余个批文。六味地黄制剂多是以
目的本研究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膜分离技术得到的小分子有效成分部位(M4,以皂苷类、黄酮类成分为主)的调节免疫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芪药材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小分子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方法采用聚醚砜膜(10 kDa)分离纯化黄芪小分子部位,以黄芪总皂苷透过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液温度、料液比、pH值、操作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黄芪多级膜分离工艺优化获得以黄芪皂
学位
过氧化氢(H2O2)是细胞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并且消耗的一类活性氧分子(ROS)。作为生命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活细胞中微痕量H2O2的灵敏、原位监测对于理解其生物学效应以及阐明各种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实际样品中表达量极低的生物小分子和本身比较活泼、难以捕获信号的活性分子的分析检测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电化学传感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到了快
学位
体内缺氧,供氧不足是临床救治重要环节。但当机体处于不同生理环境下,仅靠对红细胞携氧-释氧的热力学分析是有局限的,将化学动力学引入对不同生理状态分析,有望可系统的阐述其生理变化。本文基于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基础,初步建立了用于研究红细胞携氧-释氧化学动力学装置,并通过该装置探究分析氧化应激损伤之后对红细胞携氧性能,尤其是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化学动力学的影响;模拟在高原缺氧、失血休克以及血液
学位
恶性肿瘤的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能量代谢特征,即高糖吸收、有氧糖酵解和高乳酸生成,因此肿瘤也被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研究证实,肿瘤组织具有异质性。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或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与普通肿瘤细胞相比,CSCs具有高度自我更
生物大分子治疗面临着易降解和易变性的问题,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如抗体,基因等等)的载体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纳米材料在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体内的稳定性差,生物大分子过早的渗漏和难以精准识别靶向到肿瘤部位。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肿瘤靶向的生物大分子递送纳米系统,通过在大孔径可降解树枝状介孔硅内部分层修饰搭载有β环糊精的聚乙二胺树枝状聚合物(PAMAM-CD),孔道外部修饰上活
学位
衰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膜脂含量发生改变。然而这些膜脂的改变是否参与到衰老调控以及他们如何调控衰老都还是未知的。不同的膜脂有着不同的生理作用,这与其所含的脂酰基(acyl chains)有着密切联系。在本文的研究中,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中发现了二十二碳葡糖神经酰胺(C22glucosylceramide)对衰老的调控作用。性腺缺失突变体是一种典型的长寿突变体,并且这种现象十分保
学位
飞机等复杂产品的零件繁多,尺寸较大,而且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对其零件加工和部件的装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装配过程,装配不仅占到总工作量的50%,而且一般是产品制造的最后一道程序,装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好坏。目前装配的质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工艺人员的经验,飞机部件等复杂产品的一次装配成功率低,装配过程基本采用试错的方式对零件进行修配或调整。这样调整不仅周期较长,而且效果较差。针对复杂产品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