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液氩量能器触发读出系统Phase-I升级的光纤数据链路与控制链路设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TLAS液氩量能器是ATLAS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测量LHC(Large HadronCollider)对撞产生的高能粒子的能量。ATLAS合作组计划利用2018年LHC二期长停机期间对液氩量能器进行Phase-Ⅰ升级。为了能让ATLAS液氩量能器工作在LHC Run-3(2018-2019年)期间3倍于当前亮度的环境下,液氩量能器Phase-Ⅰ升级的重点就是研发数字化触发系统,借此抑制背景噪声,以高效的从背景中筛选出有效事件。更高的探测能量、亮度和读出电子学更高的粒度都引起了数据传输量的显著扩增,因此光纤链路在ATLAS液氩量能器触发读出系统高速、海量数据的传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提出了光纤数据链路发送器芯片LOCx2中关键的编码方案,并在SoS0.25μm CMOS工艺下实现了核心模块编码器,设计了低延时的链路后端数据接收器FPGA固件,且利用GBT-Link实现了对整个链路系统的有效监控。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ATLAS液氩量能器要求光纤数据链路的前端具备耐辐照能力、功耗≤100mW/Gbps、延迟≤75ns,整个数据链路的延迟≤150ns。目前业界仅有CERN开发的GBT-Link可工作于辐照环境,但其它指标均不满足要求。因此,SMU光电实验室为ATLAS合作组开发了一款符合要求的数据链路。该链路的前端包括数据发送器芯片LOCx2和激光驱动芯片LOCld2。它们都采用SoS0.25μm CMOS工艺设计而成,该工艺使用蓝宝石作为绝缘衬底,对单事件闭锁免疫,具有天然的抗辐照特性。LOCx2中的编码器模块是数据链路前端低延迟、低编码开销、低功耗的关键模块。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三点:①提出了全新的“LOCic编码”,创造性的将12位的BCID(Bunch Cross Identification)信息编码到了4位字段之中,传输每帧112位的载荷数据相比于8B10B编码来说编码开销从33.9%降至了14.3%,大大降低了链路的功耗。该编码简洁的编码过程也易于实现低延迟的编码器。②编码器版图采用人工精确设计,且通过优化数字器件阈值电压和时钟树、使用流水线技术等方法将编码器的工作频率从该工艺库的极限100MHz提升至320MHz,进一步降低了延迟。③设计三时钟FIFO用以连接编码器与前端两ADC芯片,且使其容忍两个ADC芯片输出信号之间3.125ns的相位不定性。LOCx2芯片有两个数据发送通道,每个通道的输出速率为5.12Gbps,测试表明LOCx2的功耗仅为843mW,整个芯片的延迟≤27.2ns,其中LOCic编码器带来的延迟≤21ns,各指标达到ATLAS液氩量能器的需求。  2.除了低延迟的编码器之外,为了降低整个数据链路的低延迟还需要设计低延迟的数据接收器。数据接收器由串并转换器和解码器构成,采用商用FPGA实现:①通过优化串行收发器IP核,使其能够接收5.12Gbps的高速串行数据,恢复出高速时钟,对数据进行采样并最终完成串并转换。②采用简洁的解码过程并且让解码器运行在尽量高的频率320MHz下,使延迟降到了最低。③根据单粒子翻转导致链路同步丢失时数据的特点,解码器实现了链路的快速再同步功能。光纤数据链路的测试表明,数据接收器可以成功实现链路的同步,恢复出原始数据和BCID信息,并通过CRC校验。链路的位差错率<10-12,延迟≤74.25ns,远低于150ns。  3.为了保证基于LOCx2芯片的光纤数据链路能够正常工作,本文采用GBT-Link实现了对应的控制系统,给光纤数据链路提供时钟、控制信号并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链路在后端的FPGA上实现了GBT-Link协议、HDLC协议和通道命令协议收发器,以此完成与前端GBTx和GBT-SCA芯片的双向通讯,并最终利用GBTx和GBT-SCA芯片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测试表明在该控制链路的控制下,光纤数据链路能够稳定可靠的传输数据。
其他文献
复杂网络作为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关注。科学家在实证、建模、动力学行为与网络结构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教师为媒介,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当今,在新课程
处于真空中的激发原子,由于受到均匀涨落电磁模式的影响,将自发的辐射出光子,从激发态跃迁至基态。在认识到材料能够修饰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之后,人们开始探索各种新型材料对真空
近年来,极高能宇宙线成为了宇宙线物理的研究热点,世界上有许多大的实验工作在这一能区,但各个实验的观测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实验能量
透明导电薄膜因其具有很低的电阻率和在可见光范围内较高的透光率等优异性能,应用于许多光电器件,如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在液晶显示、太阳能电池、热镜和表面声波器件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制备ZnO:Al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有很多,如磁控溅射、化学气相沉积、脉冲激光沉积、分子束外延、溶胶—凝胶法等。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这些方法大多需要真空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其中溶胶—凝胶法具有成本低、可精确控制掺杂水平等优点。
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新能源光伏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其中,晶硅太阳电池已经占据了光伏产业90%以上的份额。制绒工艺对电池的效率至关重要,而不同类型的硅片需采用不同的制
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或化学能,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材料光电化学技术分解水,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trochemical,PEC)系统中,半导体光电极的制备是关键技术之一。硅(Si)因其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以及窄的光学带隙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领域。更为重要的是,p型Si有比H+/H2还原电位更负的导带位
学位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几种主要的计算方法;并着重论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理论。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ASTEP和DMOL软件包对Cd掺杂纤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