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食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宋、明、清几个时间段,对先秦时期的食盐关注较少,综合性的研究更是稀少。但先秦时期的食盐研究因为其年代跨度大且对秦汉以后的食盐研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显得意义重大。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先秦主要食盐产地及地理分布。这一章节介绍了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海盐、池盐、岩盐、泉盐、井盐、土盐等诸多食盐类型。对海盐地理分布的分析,依照考古资料和相关的历史记载,放弃以前对海盐产地笼统分类的方法,力图精确的以这些地域开始进行海盐生产的时间先后为序进行分析。青州鲁北地区,除辽东地区外的幽州地区,吴越地区,辽河东部地区渐次进入了海盐的规模化生产阶段。对井盐和泉盐的地理分布的分析以考古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于产地进行综合性的概述。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整理,考察出三峡地区、四川的长宁和湖北的长阳等地从商末开始,相继进入泉盐大规模生产时期,井盐的生产要到战国末期。对盐池地理分布的分析主要依托文献资料,除了对山西运城这一最重要的盐池关注外,还对西北的诸多盐池加以探查。西北的盐池在先秦时期就是中央王朝所依赖的重要池盐产地。通过文献资料可知,我国出产岩盐的地方有两个地区,一是渝东地区的云阳及附近地区;二是大西北地区的古凉州地区。土盐的生产区域包括今日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西北部分地区如青海东部。第二章,食盐的运输与消费区域。食盐的运输方式是不断进步的,从人力背负开始,内河航运、畜力运输、近海航运相继发展起来。对消费区域的研究,过去很少涉及。通过研究发现,食盐的消费区域随交通发展、政治变迁等因素的变化不断由各个产盐区向四周延伸。战国时已经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就海盐而言,夏朝时期仅有少量海盐通过进贡的方式进入王朝统治中心地区。经过先秦数千年的发展,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末期,吴越之地、燕、齐所产海盐的消费区域已经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楚国领土及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等大片地区。泉盐、井盐、池盐的消费区域也正是在夏商时代的基础上不断向四周扩张。对于上盐、岩盐消费区域鉴于其产量小和资料匮乏,不予论述。第三章,先秦时期食盐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该章涉及内容较广,总概而论:先秦时期,食盐便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华文明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食盐对陶器制造、商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食盐获取得便利程度在先秦时期曾对先民在遗址的选择和古代帝王的都城选址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争夺盐源,各股政治势力不惜发动一场场的战争。食盐与我国的神话传说、饮食文化、丧葬文化和先秦医药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较之前,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关我国先秦时期主要食盐产地的地理分布,前人大多是笼统的进行表述,但先秦时期时间跨度达数千年,这些产盐区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先后顺序,本文在立足于考古发现与文献的基础上深刻解读,尽力还原之。第二,过去的研究成果对先秦食盐运输与消费区域基本没有涉及,本文想通过结合先秦交通、人口分布、政治和军事状况等对这一问题进行试探性的研究。第三,过去的研究成果对“先秦时期食盐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这一问题大多只是涉及其中某一个方面。本文在尝试着对各种史料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力图做到细致、系统。